[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灭活水中微型生物的序批式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910.2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杨杰利;陈玉强;刘小勇;贺凯;姜国策;任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8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活水 微型 生物 序批式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灭活水中微型生物的序批式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模块化过滤装置,模块化过滤装置具有内源反洗功能,过滤装置反洗排水与灭活反应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灭活反应装置的筒体顶部开设进水口和进药剂口,底部开设排水口;药剂投加装置的药剂储存筒和自动投药装置通过管道与灭活反应装置的进药剂口相连。本发明不在水生产系统投加药剂,而是对来水进行过滤,将水中微型生物过滤富集后反洗排出,再对反洗排水中的微型生物进行序批式灭活处理,解决了传统处理方式在水生产系统中投加药剂,导致药剂投加量大,可能对水系统主生产工艺造成影响,后续处理费用较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灭活水中微型生物的序批式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各类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水生生物,对于中小型的水生生物,通常在取水口设置相应的格栅来阻止其进入后续的水生产系统;但对于微型的水生生物,如红虫、红线虫等,使用格栅网则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拦截,若进入后续水生产系统的微型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则会大量繁殖,严重影响水生产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如青海某电厂,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自系统投运以来,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份,再生水来水中都会繁殖出大量红虫,导致超滤系统设备无法正常连续运行,而且一旦大量红虫进入电厂汽水系统,在后续生产系统中存在继续繁殖的危险,会给电厂的安全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
目前对于微型生物污染的水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在原水中投加大量的杀菌药剂,将水中的微型生物灭活,而后通过过滤器将其过滤截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处理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在原水中投加药剂,药剂投加量很大,而且由于大量药剂的投加可能对水系统的主生产工艺造成影响,后续还需对投加的药剂进行针对性处理,处理费用较高,如:若杀菌剂采用氧化性药剂,则后续需投加大量还原剂进行还原(投加量需根据后续处理工艺及用途决定)。
2、由于滤料表面截留大量生物尸体,过滤器反洗时,很难将其彻底反洗排出,微生物在过滤器内大量繁殖,轻则导致滤料板结,重则导致出水COD偏高,影响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灭活水中微型生物的序批式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可实现对水中微型生物的有效灭活,而且较传统工艺可减少杀菌药剂的投加量,且对水系统的生产工艺不造成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灭活水中微型生物的序批式处理系统,包括:
模块化过滤装置,所述模块化过滤装置的进水与水生产系统来水相连通,出水与后续水生产系统相连;所述模块化过滤装置带有反洗模块,所述反洗模块的排水与灭活反应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
灭活反应装置,所述灭活反应装置包括筒体,筒体顶部开设进水口和进药剂口;筒体侧面上部开设溢流口,灭活反应装置下部为锥筒结构,底部开设排水口;
药剂投加装置,所述药剂投加装置包括药剂储存筒和自动投药装置,药剂储存筒的底部侧面开设药剂出口,药剂出口与自动投药装置相连,自动投药装置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灭活反应装置的进药剂口相连;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监测模块化过滤装置的进出两端压差,控制模块化过滤装置自动产水及反洗,控制药剂投加装置投加药剂,控制灭活反应装置的启停以及排水。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模块化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单元,过滤单元以及产水单元;
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母管,以及分别与进水母管相连通的若干配水支管,每路配水支管上均设置有进水阀,每个进水阀的出口段管路均分为两路,一路连接过滤单元,另一路通过反洗排水支管连接反洗排水阀,若干反洗排水阀出口汇聚于反洗排水母管中,并由反洗排水母管输送至灭活反应装置的进水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