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GPC3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及其抗癌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5576.4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达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5/10;C12N15/62;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卓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0 | 代理人: | 赵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gpc3 嵌合 抗原 受体 car 及其 抗癌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GPC3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及其抗癌的用途,该嵌合抗原受体包括信号肽、靶向GPC3的抗原结合区、铰链区、跨膜区、共刺激因子和胞内信号域,选用了具有中等亲和力的靶向GPC3的抗原结合区,并调整了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连接顺序,能够有效抑制体内、体外肿瘤的生长,降低免疫因子的分泌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GPC3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及其抗癌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而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研究显示,肝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世界第5位,死亡率则位居第3位。在中国,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致癌风险因素,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态势尤为严峻,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肝癌及其并发症。尽管医学工作者对肝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先后提出了诸如肝移植、肿瘤切除及非切除性局部疗法如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方法和手段,但是仍然难以有效攻克该疾病,尤其是晚期患者难以进行手术治疗,死亡率更高。目前的常规疗法,如手术切除,化学药物疗法,放射疗法等副作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以便满足患者的需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 cell,CAR-T)技术是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细胞免疫疗法,该疗法是将融合有CAR基因的核酸导入到自体或异体T淋巴细胞基因组中构建成为CAR-T细胞,然后将该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通过激活免疫应答反应治疗相关疾病。嵌合抗原受体的经典结构中包括抗原结合域、跨膜区、共刺激因子和胞内信号域,其中抗原结合域用于识别目标肿瘤细胞,对于抗肿瘤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抗原结合域不仅能够有效定位目标肿瘤细胞,还能够有效降低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该区域通常采用靶向肿瘤抗原抗体的scFv区,它包括抗体的轻链可变区(light chain variable,VL)和重链可变区(heavy chain variable,VH);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膜上,连接胞内信号激活元件和胞外抗原结合域等元件,它的引入有利于CAR在T细胞膜表面的稳定表达;共刺激因子是决定CAR-T细胞能够被有效激活的关键因素,在早期的CAR结构中由于没有设置共刺激因子,导致了相应CAR-T细胞的激活程度和数量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抗肿瘤作用逊色于其他抗肿瘤疗法,但是当带有共刺激因子的第二代CAR-T出现后,在临床上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疗效,尤其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已经有诺华公司的Kymriah、吉利德公司的Yescarta被批准上市,常用的共刺激因子包括CD27、CD28、4-1BB、OX40、CD30、CD40、ICOS、B7-H3等等,其中在CAR-T疗法临床试验中应用最多的共刺激因子为CD28和4-1BB;胞内信号域也是用于CAR-T细胞激活的关键元件之一,目前CAR-T细胞中常用的胞内信号域为CD3ζ胞内信号域。由于CAR-T细胞在抗肿瘤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故研究人员也对于CAR结构进行了诸多改进或尝试,如引入刹车元件、自杀元件、双特异抗原结合域、信号肽区域、铰链区等等,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达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达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