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6133.7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5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庆;杜笑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启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3 | 分类号: | B24B55/03;B24B55/06;C02F9/04;C02F11/12;C02F10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磨削 再生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再生和循环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S1:采用特殊配方的全合成磨削液替代现有微乳磨削液;S2:对陶瓷粉进行絮凝并沉淀;S3:对废液进行过滤;S4:过滤后的废渣外运;S5:清液流入集液池回调磨削液PH值;S6:清液回流至磨床循环使用,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替换现有微乳磨削液为全合成磨削液,然后在废磨削液中添加特殊沉降剂使之陶瓷(或碳化硅)磨粒进行充分沉淀,再通过与之匹配的沉淀和过滤设备使之固液分离,最后回调磨削液PH值,产生的清液回流至车间各磨床,从而使磨削液循环利用,实现磨削废液和废水零排放,该处理方法系统简单有效,处理成本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和循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泵广泛应用于化工、汽车制造、机床等各个行业,机械密封是水泵的关键部件,陶瓷(或碳化硅)机械密封因其制造工艺简单,耐磨、成本低,且耐酸碱效果好,因此,在水泵机封中占比越来越高,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在生产过程中每7天倒槽一次磨削液,会产生大量的废磨削液,且因其COD浓度非常高,处理非常困难,且处理达标成本非常高,成为制约该行业扩产和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现有的陶瓷废磨削液的处理还主要采用物化+生化处理方法,但这种处理方法的成本高,处理方法复杂,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陶瓷废磨削液的处理还主要采用物化+生化处理方法,但这种处理方法的成本高,处理方法复杂,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S1:采用特殊配方的全合成磨削液替代现有微乳磨削液;
S2:对陶瓷粉进行絮凝并沉淀;
S3:对废液进行过滤;
S4:过滤后的废渣外运;
S5:清液流入集液池回调磨削液PH值;
S6:清液回流至磨床循环使用。
优选的,采用特殊配方的全合成磨削液替代现有微乳磨削液:全合成磨削液不含矿物油,为全水溶性磨削液,在磨削过程中不会与磨削下来的陶瓷粉乳化在一起。
优选的,对陶瓷粉进行絮凝并沉淀:废液在进入沉降池时加入沉降剂进行反应,通过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和第三沉降池进行三级沉降,使陶瓷粉进行絮凝并沉淀在池底。
优选的,对废液进行过滤:使用过滤设备对絮凝并沉淀在池底的废液进行过滤,通过与之匹配的沉淀和过滤设备使之固液分离。
优选的,过滤后的废渣外运:过滤后的废渣流入废渣池中,使用分离脱水机连续的对废渣进行分离脱水,脱水后的废渣外送集中处理。
优选的,清液流入集液池回调磨削液PH值:经过沉降过滤后的清液集中流入集液池,通过PH值监测和预警装置对清液的PH值进行监测,并通过加药箱对集液池进行加药中和反应,进行回调磨削液PH值。
优选的,清液回流至磨床循环使用:产生的清液从集液池通过管道返回磨床继续进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废陶瓷磨削液再生和循环系统,系统设计合理,通过替换现有微乳磨削液为全合成磨削液,然后在废磨削液中添加特殊沉降剂使之陶瓷(或碳化硅)磨粒进行充分沉淀,再通过与之匹配的沉淀和过滤设备使之固液分离,最后回调磨削液PH值,产生的清液回流至车间各磨床,从而使磨削液循环利用,实现磨削废液和废水零排放,该处理方法系统简单有效,处理成本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启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启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