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6317.3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2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才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宁鑫梨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玉溪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梨盛果期 水肥 一体化 施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梨树水肥施肥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盛果期梨树需钾量显著增加,每生产100公斤果实,梨树约需吸收0.6公斤氮、0.3公斤磷、0.7公斤钾,在梨树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且在落叶后按每亩高钾型复合肥、优质农家肥和豆面一次性施入,且根据梨树生长前期氮肥需用量大的特点,在10月上旬酌情撒施或穴施尿肥,以增加树体氮素的积累,防止幼果因氮素不足落果,且在果实硬核后期每亩追施豆面、高钾型复合肥,以保证果实充分膨大,本发明能够保证梨树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合理补充,能够对果实生长所需元素进行针对性加强施肥,有助于梨树生长、开花及结果,提高坐果率及果树品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梨树水肥施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梨是重要的果树栽培树种之一,在果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梨是我国广泛栽培的梨品种,在梨生产中对肥水要求极高,果树的施肥在果树生长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施肥方法控制不好,将会对梨树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影响果树的结果率及果实品质,另外梨树在盛果期对水肥要求较高,并且对于有益元素的需求量也会不尽相同,施肥不当且会造成生理性病害,如铁头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本发明中的水肥一体化肥料包含以矿质组合物和胶冻样芽孢杆菌为主要组份、以丛枝菌根真菌为组份的辅助肥料和以腐植酸、羊粪和猪粪为组份的辅助肥料的肥料组合物,且施肥的具体步骤方法为:
A:制备肥料:每10公斤肥料,包含有2-3公斤的以腐植酸、羊粪和猪粪为组份的辅助肥料、2-3公斤的以丛枝菌根真菌为组份的辅助肥料和4-6公斤以矿质组合物和胶冻样芽孢杆菌为主要组份,其余为含有N、P、K、Ca、Mg、Fe、Zn、B、Cu、Mn的矿质元素组合物,然后将这些物质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水肥一体化肥料;
B:施肥原则,梨树正常结果是需要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钼、氯、镊14种必须矿质元素与硅等有益元素,具体为:
1、幼年与初果期树,要注意适当控制氮素,适当增加磷肥,且氮肥、磷肥、钾肥按1∶2∶1比例供应;
2、盛果期梨树需钾量显著增加,每生产100公斤果实,梨树约需吸收0.6公斤氮、0.3公斤磷、0.7公斤钾,施肥时需要参考这些数据;
C:施肥方法和用量;
1、基肥:秋季9或10月份施入,以农家肥为主,混加少量化肥,施肥量按1公斤梨果施2-4公斤优质农家肥,且施用方法以沟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
2、土壤追肥:追肥的次数、时间、用量等根据品种、树龄、生长发育时期以及外界条件等而有所不同,且在幼龄和结果器期间以氮肥为主,同时在果实发育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3、叶面喷肥:全年7-8次,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4-5次,以磷钾肥为主,以及在果实发育期间所需的微量元素;
4、设施施肥:在梨树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且在落叶后按每亩高钾型复合肥150-200公斤、优质农家肥700-900公斤和豆面150-200公斤一次性施入,且根据梨树生长前期氮肥需用量大的特点,在10月上旬酌情撒施或穴施尿肥35公斤/亩,以增加树体氮素的积累,防止幼果因氮素不足落果,且在果实硬核后期每亩追施豆面150公斤、高钾型复合肥25-30公斤,以保证果实充分膨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宁鑫梨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华宁鑫梨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