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移动群智感知系统中可验证的隐私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7473.1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0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伟;徐婕妤;徐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0;H04L9/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邹裕蓉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感知 系统 验证 隐私 保护 方法 | ||
1.在移动群智感知系统中可验证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低次多项式生成步骤:服务器使用通用的函数逼近算法将神经网络中的非线性激活函数转化为低次多项式;
2)模型参数的正确性验证结果生成步骤:服务器通过生成敏感样本c,再利用敏感样本c对模型参数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生成验证结果f(ω,c),最后生成待返回给用户的敏感的样本及模型参数的正确性验证结果{c,f(ω,c)};
3)基于层次同态加密LHE的隐私保护:服务器计算待传输的与用户相关的数据的熵,再判断熵是否大于预设值,则认为待传输的与用户相关的数据为高熵数据,直接使用LHE该用户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后传输,否则,认为待传输的与用户相关的数据为低熵数据,则增加该用户相关的数据的熵,再使用LHE对增熵后的用户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后传输;所述用户相关的数据包括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用户的查询请求、用户的敏感样本和模型参数的正确性验证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特征在于,步骤2中敏感样本据c通过迭代求解以下得到:
s.t.c中各像素强度∈([B,Q])η,η表示样本的维数,|| ||F表示矩阵的Frobenius范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4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植物的色彩季相多样性配置的计算机软件
- 下一篇:卡连接器、卡座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