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7705.3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林;蔡翔;孟晓波;李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蓝瑞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n 总线 弧线 电阻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包括:监控模块、若干个消弧线圈控制模块、若干个小电阻控制模块,以及CAN总线;所述监控模块包括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连接的通信接口;所述消弧线圈控制模块用于计算电网的电容电流、预调消弧线圈档位、检测接地故障以及投切阻尼电阻;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用于模块检测接地故障,并控制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的投切;所述监控模块与所述消弧线圈控制模块和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之间所述通过CAN总线通信。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多台消弧线圈和小电阻统一控制,并避免对某一台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控制失效时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成套装置是在现有的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及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装置。现有的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虽然可以有效的消除接地弧光,减少接地残流,抑制弧光过电压,使得配电网可带故障运行,但也带来继电保护设备难以准确就近隔离单相接地故障的问题。而小电阻接地成套装置虽然可以配合继电保护设备迅速就近隔离单相接地故障,但也因为单相接地电流过大,导致即便是瞬时性的单相接地故障,继电保护也必须立即动作,从而造成配电网频繁跳闸。
现有技术中,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成套装置充分利用了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和小电阻成套装置的优点。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先由消弧线圈提供补偿电流,熄灭弧光,抑制过电压,并减少永久性接地发生的概率。如果接地是瞬时性接地,则小电阻不投入,以减少配电网跳闸次数。如果接地是永久性接地则投入小电阻,在继电保护设备的配合下就近隔离单相接地故障,减少单相接地故障二次危害。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装置需要同时协调消弧线圈和小电阻的动作,增加了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加之目前变电站往往存在多达8个可能处于并运状态的母段,导致消弧线圈并小电阻装置的控制装置需要协调多台消弧线圈和小电阻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多台消弧线圈和小电阻统一控制,并避免对某一台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控制失效时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弧线圈并小电阻控制装置,包括:监控模块、若干个消弧线圈控制模块、若干个小电阻控制模块,以及CAN总线;
所述监控模块包括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连接的通信接口;
所述消弧线圈控制模块用于计算电网的电容电流、预调消弧线圈档位、检测接地故障以及投切阻尼电阻;
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用于模块检测接地故障,并控制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的投切;
所述监控模块与所述消弧线圈控制模块和所述小电阻控制模块之间所述通过CAN总线通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消弧线圈控制模块包括: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板、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控制板以及母线信号调理板;
所述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控制板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板连接;
所述母线信号调理板通过地址总线和模拟总线连接到所述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模块;所述母线信号调理板用于调理信号;
其中,一个所述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板分别与一个所述消弧线圈与阻尼电阻控制板和一个所述母线信号调理板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板用于控制调理后的母线信号接入的时刻、读取采样的时刻及采样数据;
所述消弧线圈核心处理板包括模数转换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蓝瑞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蓝瑞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7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