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447861.X 申请日: 2020-05-25
公开(公告)号: CN111548398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1
发明(设计)人: 林春花;方思齐;宋苗;缪卫国;刘文波;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4/37 分类号: C07K14/37;C12N15/31;C12N1/15;A01N47/44;A01P3/00;C12R1/645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文小花
地址: 570100 海南省***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炭疽 转录 因子 csatf1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及应用,该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编码536个氨基酸,含有三个Aft1结构域和一个BRLZ(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为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TF转录因子。实验证实了该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真菌对咯菌腈等吡咯类药剂敏感性,说明CsATF1可应用于制备杀菌增强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及应用。

背景技术

(1)转录因子能抑制或激活某些基因的转录,调控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转录因子(TFs)几乎在所有生物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录因子也称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够与基因启动子区域中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DNA结合蛋白,通过他们之间以及其它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某些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调控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Latchman,1997)。转录因子的种类很多,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Basic leycine zipper,bZip)转录因子是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中分布最广泛、最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这类型转录因子在蛋白质的肽链上每隔6个氨基酸就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在空间构象上,以α螺旋同方向排列,并以疏水力聚合成二聚体。bZIP转录因子参与真核生物的形态建成、抗病、种子形成、植物衰老、花发育和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

(2)转录因子CsATF1是bZip转录因子的重要组成,是HOG MAPK下游调控因子。

ATF类转录因子,为所有真核生物都共有的ATF/CREB家族蛋白。该类基因主要参与调控氧化胁迫应答、毒素的产生以及致病性等。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中的ATFB基因不仅参与氧化胁迫,还影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Wee et al.,2017)。稻瘟菌中的Moatf1(Guo et al.,2010),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Foatf1,参与调节应答氧化胁迫反应和致病性,还调节过氧化物酶等表达参与应答植物的防御反应过程。证实了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中的转录因子VdAtf1是通过调节氮代谢来调节毒力。已经证实ATF/CREB家族蛋白为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信号途径的下游转录因子,共同参与调控多种胁迫应答(Zhou et al.,2002)。曲霉中atfA基因为HOG MAPK(High-Osmolarity Glycerol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途径下游转录基因,即SskA-HogA-AtfA,该途径参与调节有性生殖、应答氧化压力等各种胁迫反应(Hagiwara etal.,2014;Lara-Rojas et al.,2011)。目前对于橡胶树炭疽菌中相关ATF转录因子的研究仍然较少。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及应用。

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种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所述启动子含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炭疽菌转录因子CsATF1编码的蛋白,所述蛋白含有SEQ ID NO:2所示的的氨基酸序列。

一种CsATF1基因敲除载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在CsATF1基因编码阅读框架上下游序列,设计引物对CsATF1-UP-F/CsATF1-UP-R和CsATF1-D-F/CsATF1-D-R,利用PCR扩增获得CsATF1基因上臂序列,和C端后的下臂序列,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上臂和下臂序列联入载体pCX62-S中,获得敲除载体;所述CsAT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引物CsATF1-UP-F序列为:5’-GTACCGGGCCCCCCCAGCTGAAGCAGGAGCAACATGGAA-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