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砂车搅拌罐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7947.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弋大浪;李泓杉;李水华;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孙杰 |
地址: | 618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砂车 搅拌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压裂配套设备的混砂罐,尤其是一种混砂车搅拌罐结构,属于油田配套设备领域;该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罐底板以及设置于罐底板上的罐内层和罐外层,所述罐底板与所述罐内层形成搅拌容腔,所述罐内层和所述罐外层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罐层间隙,所述罐外层设置有进液口,通过进液通道将液体引入罐体内,再通过排液通道将液体排出;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搅拌罐存在漩涡过大、飞溅过大、含气体较多,混合效果不好、对排出离心泵冲击较大、排出压力波动较大、设备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利用该结构有效的降低了液体进入罐体内部对罐体侧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同时也利用该结构有效的缓解液体的动能,促进液体进入罐体后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压裂配套设备的混砂罐,尤其是一种混砂车搅拌罐结构,属于油田配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混砂罐作为混砂车(橇)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在短时间内将加入混砂罐的液体和支撑剂及其它化学添加剂等搅拌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压裂液再排出,搅拌混合均匀,排出气体,有利于减小对排出离心泵的冲击和侵蚀,提高排出压力波动稳定性和离心泵的寿命。目前的混砂车(橇)混砂罐搅拌时候存在漩涡过大、飞溅过大、含气体较多,混合均匀效果不好、对排出离心泵冲击较大、排出压力波动较大、设备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内部结构,使得搅拌时候,无大的漩涡,无大的液体飞溅,形成液体翻滚同时旋转的效果,更加容易排出液体中的气泡,促进搅拌混合效果更好,可减小排出离心泵的冲击,延长泵的寿命,提高排出液的压力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容积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砂车搅拌罐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罐底板以及设置于罐底板上的罐内层和罐外层,所述罐底板与所述罐内层形成搅拌容腔,所述罐内层和所述罐外层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罐层间隙,所述罐外层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罐内层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罐层间隙以及出液口连通以形成进液通道,所述罐体底部还设置有排液通道,通过进液通道将液体引入罐体内,再通过排液通道将液体排出。
在上述具体的描述中,在整个结构的设计上,液体进入后先经过罐内层和罐外层之间的间隙,再通过间隙后进入到罐内层形成的内部搅拌容腔当中,在此当中,液体在经过间隙后液体能够降低自身的动能,减小液体的流速,尤其是在搅拌的时候,可以促进液体的搅拌效果,也提高了排出液的压力稳定性,也相对于传统的搅拌罐结构具有更好的进液效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罐层间隙连通,所述进液管设置于罐外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罐外层和罐内层的为圆筒体结构,所述进液管沿罐外层圆弧切线方向设置。
上述的具体结构当中,其具体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改变液体的流向,同时,也避免了液体进入时直接对罐内层产生冲击力,进一步的减小罐内层所要承受的冲击力,从而提高罐内层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包括上出液口或/和中出液口或/和下出液口;
其中,所述上出液口处还设置有上挡水板,以所述挡水板、罐内层和罐外层为侧壁形成上出液口,或者,所述上出液口为开设于罐内层上部的多个出液孔;
所述中出液口为开设于罐内层中部的多个出液孔;
所述下出液口为开设于罐内层下部的多个出液孔。
在出液口的设计上,更多是采用上述三种出液口的一种或者是任意组合的两种或者是三者都采用,尤其是在三者都采用的情况上,在液体降低动能的情况下,还可以促进整个搅拌的效果,液体能够从三个口子出来,更加利于搅拌。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出液口处还设置有多个进液扰流板,所述进液扰流板的一侧面与上挡水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液扰流板的另一侧面与罐内层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