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滤耦合实现高温气体中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7994.7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8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郑成航;苏秋凤;吴卫红;张涌新;周灿;翁卫国;王丁振;姚龙超;杨洋;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B01D46/24;B01D39/20;B03C3/04;B03C3/80;B03C3/7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实现 高温 气体 颗粒 高效 脱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滤耦合实现高温气体中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智能控制装置、过滤器本体、放电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整流装置、管式清灰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热风装置、输灰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收集、处理、反馈整套系统的全部实时监测数据,本发明采用智能控制装置、放电除尘装置和过滤除尘装置组合而成的电滤耦合的高温烟气除尘系统、整流装置和管式清灰装置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了各装置技术的优点,有效解决了烟气条件(温度、成分、理化特性等)、烟尘条件对除尘装置除尘性能的制约,并通过智能优化调控关键参数模型,实时调整高温除尘系统运行参数,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滤耦合实现高温气体中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烟气除尘技术主要有旋风除尘、静电除尘、袋式除尘、湿式电除尘工艺,应用场景受温度条件限制,一般工作温度在200℃以下的中低温环境。然而,在钢铁、冶金、建材等行业技术发展领域,存在高温条件下颗粒物捕集的难题。静电除尘器作为一种常用烟气除尘装备,具有除尘效率高、系统阻力低、运行成本低、烟气处理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窑炉等领域,但除尘效率受粉尘比电阻、气体温度、气体湿度、燃料品质等影响较大,导致净烟气含尘量不能完全达到排放要求。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除尘装置,其核心部件为滤袋,当含尘空气通过滤料时,由于纤维的筛滤、拦截、碰撞、扩散和静电的作用,将粉尘阻留在滤料上。但袋式除尘器受气体温度、气体湿度影响较大,常规滤袋一般为化工纤维纺织品,不能在高温环境下运行。
中国专利CN107081019通过在袋式除尘器内以阵列排布的方式布置高温滤袋,通过预热风机形成闭环循环风道对滤袋进行预热。但该技术具有以下不足:仅适用于酸露点低于170℃的高酸性气体除尘,用于喷吹系统的阀门持续耐温极限只有200℃,温度适用范围有限。
中国专利CN103752104采用高温滤筒除尘器进行高温除尘。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该滤筒只能长时间运行在170℃的温度下,瞬时承受温度为190℃。
因此,针对当前国内环保形势,开发一种能够在高温条件下(100~800℃)安全稳定运行的新型除尘系统,显得迫切和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滤耦合实现高温气体中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系统(除尘系统)及方法,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整流装置、管式清灰装置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适应高温工作环境、提高除尘效率、降低粉尘排放浓度、降低除尘系统的综合能耗和物耗,低成本实现高温除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滤耦合实现高温气体中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控制装置、过滤器本体、放电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整流装置、管式清灰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热风装置和输灰装置,所述放电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整流装置、管式清灰装置、振打清灰装置安装在过滤器本体内部,所述热风装置与管式清灰装置相连接,所述输灰装置安装在过滤本体下部;所述过滤器本体一端连接进口烟道,另一端连接出口烟道;所述整流装置、放电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沿烟气进入方向顺次设置,所述振打清灰装置设置在放电除尘装置下部,并与放电除尘装置和过滤器本体相连;所述过滤器本体、放电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整流装置、管式清灰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热风装置、输灰装置分别与智能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放电除尘装置与过滤除尘装置之间设有导流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放电除尘装置包括阴极线机构、阳极板机构、供电机构,所述阴极线机构包括阴极线、以及用于安装阴极线的阴极框架,所述阳极板机构包括阳极板;所述阴极线为锯齿形状或圆杆形状,阴极线之间的距离为200~500mm;所述阴极框架为悬吊结构,包括固定端和膨胀端,所述固定端上部与吊杆以焊接的形式连接,固定端下部与吊杆以第一“凹”形限位槽连接,预留膨胀空间;所述膨胀端上部与吊杆以滚动结构连接,膨胀端下部与吊杆以第二“凹”形限位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焊管自动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型砂铸造用全自动混合喷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