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点位管道阀门线性化采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8262.X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F16K31/02;G05D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郎海云 |
地址: | 240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点 管道 阀门 线性化 采集 装置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位管道阀门线性化采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涉及管道流通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第二监测机构内设有液压囊体;第二监测机构活动装设有与液压囊体配合接触的第二上位接触面板;第二监测机构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导体板;第二监测机构内活动装设有与第一导体板配合接触的第一导体塞;第二监测机构内固定装设第二下位固定板;第二监测机构内活动装设有一对与第二下位固定板活动配合的线性电阻杆;第二上位接触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对与第一导体塞、线性电阻杆行程配合的第二上位导向连杆。本发明保证管道内初始流通状态能够形成线性化调节,避免过盈化的流通冲击,对管道上一些贵重测试仪器形成流量冲击限制化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流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点位管道阀门线性化采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具体为对管道内的流通量/流通压力进行线性化驱动控制。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在管道内的气体、液体初始开阀流通时,管道内的气压、液压会随着流通路径、时长、阀门开阀的大小而变化。在一些实验室或相应场景进行管道气体、液体供气、供液的信息、状态进行采集时,直接把阀门全部打开,并一直保持全开状态,管道内的压力会急剧增大,管道内的气体、液体冲击力会对管道上所连接、连通的测试装置造成冲击损伤,尤其是对一些贵重设备的损伤,会造成较大损失。若是能够有效控制管道气、液初始流通阶段的冲击力,则能够有效避免大冲击力对管道上所连通的设备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点位管道阀门线性化采集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从而保证管道内初始流通状态能够形成线性化调节,避免过盈化的流通冲击,对管道上一些贵重测试仪器形成流量冲击限制化防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多点位管道阀门线性化采集装置,包括流通管道,流通管道上装设有管道电阀门,流通管道的外围装设有与流通管道内腔相通的外围采集机构;外围采集机构的一侧连通有第一交换机构,第一交换机构的一侧配合装设有第二监测机构。
第一交换机构内设有主压力交换盒;第二监测机构内设有液压囊体;主压力交换盒内分为与外围采集机构相连通的管道连接腔以及与第二监测机构内的液压囊体相连通的第一内部液压腔;第二监测机构活动装设有与液压囊体配合接触的第二上位接触面板;第二监测机构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导体板;第二监测机构内活动装设有与第一导体板配合接触的第一导体塞;第二监测机构内固定装设第二下位固定板;第二监测机构内活动装设有一对与第二下位固定板活动配合的线性电阻杆;第二上位接触面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对与第一导体塞、线性电阻杆行程配合的第二上位导向连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流通管道上开设有若干管道锥形孔;外围采集机构上固定设有若干与管道锥形孔相配合的锥形安装插管;锥形安装插管上套设有与管道锥形孔紧配合的锥形密封环圈;外围采集机构内设置有与第一交换机构相连通的汇集管腔;锥形安装插管与汇集管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压力交换盒内设有第一柔性隔膜;第一柔性隔膜的一侧为管道连接腔,第一柔性隔膜的另一侧为第一内部液压腔;第一内部液压腔与液压囊体之间通过液压传导固定管导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液压囊体的外围包括上侧的第二硬质上体和下侧的第二柔性下体;第二硬质上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监测机构壳体固定连接的硬体固定连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8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