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催化脱硝脱CO及余热利用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8717.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4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吕璐;李钧;姚群;马晓辉;陈立;钱亦琛;项丽君;赵霞;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B01D53/86;B01D53/62;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催化 脱硝脱 co 余热 利用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催化脱硝脱CO及余热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反应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喷氨及烟气扰流系统以及烟气流线矫正系统;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内置式直燃炉5、脱CO催化剂层6、第一级SCR脱硝催化剂层7、第二级SCR脱硝催化剂层8;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装置15、在线CO浓度监测装置11、1号在线温度监测装置12、2号在线温度监测装置13、3号在线温度监测装置14、补燃调节模块10;所述喷氨及烟气扰流系统包括喷氨格栅1、强制烟气扰流器2;所述烟气流线矫正系统包括导流叶片3、整流格栅4。本发明在传统处理设备上升级改造,利用一氧化碳催化燃烧释放的热量加热烟气,回收的能源减少了煤气耗量,实现CO脱除的同时满足脱硝的温度反应区间和NOx的高效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行业烧结烟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催化脱硝脱CO及余热利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烟气是钢铁行业排放大户,我国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4月正式发布了环大气〔2019〕35号文《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文中提出到2025年底前,明确要求烧结机机头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提高。
烧结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势在必行,研发一体化、节能型、协同净化多污染物的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大部分烧结烟气已建设电除尘装置+湿式脱硫装置的治理工艺,在超低排放改造中,由于湿法脱硫排烟温度为45~50℃,必需在湿法脱硫装置末端增加MGGH、GGH、加热炉等多级加热装置,以提高烟温来满足SCR脱硝要求。
这种采用串联多个单一设备实现升温的工艺,存在设备占地大、造价高、难实施、运行能耗高的问题。
SCR脱硝前置加热器煤气耗量大,SCR脱硝提升温度一般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气通过燃气直燃炉进行加热,燃料消耗巨大。
又因全厂煤气有限,额外增加的消耗量将打破厂区供给平衡,对厂区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烧结烟气中残余的CO燃烧放热能源可利用。
每燃烧1摩尔一氧化碳能产生283千焦热量,烧结机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6000~35000mg/Nm3之间,低温催化一氧化碳产生的热量能使烟气温度提升至少50℃以上。
有效的利用一氧化碳反应产生的废热加热烟气,减少直燃炉的煤气耗量,可降低工艺能耗,是未来烧结烟气治理控制的趋势。
烧结烟气波动大、难适应。烧结机一氧化碳产生量受台车料层厚度、配料中燃料种类及配比、点火燃料种类等条件影响,烟气中的CO浓度波动较大,且波动频繁。
因此,前置一氧化碳催化反应释放热量加热烟气,当SCR入口烟气温度低于设计值时,需要增加一种加热补偿措施和智能调节措施,保证脱硝正常运行。
已公开专利中,在烧结烟气治理工艺中串联增加CO催化反应设备,会导致占地面积大无法实施。也未考虑烧结烟气负荷波动,当烟气中CO浓度低时,CO催化反应设备无法满足脱硝需求温度,这些工艺都无法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型催化脱硝脱CO及余热利用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结合烧结烟气独有特性,在现存治理装置上升级改造,充分利用烧结烟气中CO催化反应释放的热量,开发出的具有可靠性高、占地小、节能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型催化脱硝脱CO及余热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反应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喷氨及烟气扰流系统以及烟气流线矫正系统;
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内置式直燃炉、脱CO催化剂层、第一级SCR脱硝催化剂层、第二级SCR脱硝催化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87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护锚杆
- 下一篇:一种含微应变的准单晶二氧化钛三维阵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