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无人水下航行器搭载的海洋温差能相变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9015.1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亚楠;李博;王树新;张宏伟;刘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F03G7/05;H02N11/00;B63G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水下 航行 搭载 海洋 温差 相变 发电 装置 | ||
1.一种供无人水下航行器搭载的海洋温差能相变发电装置,搭载于无人水下航行器(51)机体外部并进行连接固定,能够随无人水下航行器(51)在水下进行潜浮运动并实现收集转换海洋温差能为航行器所需电能,其特征在于,由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和能量转换装置(49)两部分组成,所述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和能量转换装置(49)之间通过第一液压钢管(50)相连通;所述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内部通过轴向移动的活塞(33)隔离液压油与相变材料;所述能量转换装置(49)的耐压封闭腔由前盖(1)、皮囊(2)、油舱(3)、前舱(4)、肋环(5)、后舱(7)、后盖(9)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能量转换装置(49)的内部设有相互连接的液压系统和发电储能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舱(3)、蓄能器(6)、过滤器(13)、电磁阀(16)、压力传感器(22)、液压马达(26)、液压马达转换接头(27)、第一单向阀(35)、节流阀(36)和第二单向阀(37);所述发电储能系统由电池组支架(8)、电路板(17)、锂电池组(19)、电路板支架(20)、弹性联轴器(28)、齿轮增速机(30)、发电机(31)组成;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蓄能油路、释能发电油路、回油油路三条功能油路;所述蓄能油路由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第一液压钢管(50)、第一单向阀(35)、肋环(5)、蓄能器(6)依次连接组成;所述释能发电油路由蓄能器(6)、肋环(5)、节流阀(36)、电磁阀(16)、第二液压钢管(14)、过滤器(13)、第三液压钢管(12)、液压马达(26)、液压马达转换接头(27)、第四液压钢管(25)、第五液压钢管(23)、第六液压钢管(24)、油舱(3)、皮囊(2)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回油油路由皮囊(2)、油舱(3)、第六液压钢管(24)、第二单向阀(37)、肋环(5)、第一液压钢管(50)、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肋环(5)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40)、第一油孔(41)、第二螺纹孔(43)、第三螺纹孔(44)、第四螺纹孔(45);第一螺纹孔(40)、第一油孔(41)、第二螺纹孔(43)、第三螺纹孔(44)、第四螺纹孔(45)通过第一油路(42)连通;
所述第一单向阀(35)安装于第一油路(42)中,第一单向阀(35)用于防止蓄能器(6)中的液压油反向流入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所述第二单向阀(37)安装于第四螺纹孔(45)中,用于防止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中的液压油反向流入油舱(3)中;所述节流阀(36)安装于第二螺纹孔(43)的中,用于调整释能发电油路的液压油流量;所述压力传感器(22)安装于第三螺纹孔(44)中,用于检测蓄能器(6)的蓄能压力;
第一螺纹孔(40)与第一油孔(41)相通,实现了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通过蓄能油路向蓄能器(6)注油;第一油孔(41)与第二螺纹孔(43)相通,实现了蓄能器(6)通过释能发电油路向油舱(3)注油,并带动液压马达(26)旋转;第一螺纹孔(40)与第四螺纹孔(45)相通实现了油舱(3)通过回油油路向海洋温差能俘获装置(48)注油;所述后盖(9)的端面设置有螺纹孔,并安装水密穿舱件(18);所述水密穿舱件(18)作为电气接口与无人水下航行器(51)连接;所述皮囊(2)接口安装在油舱(3)中心沉孔处,并由皮囊安装法兰(10)扣压固定;皮囊(2)的接口处设置有沟槽并通过密封圈(47)实现轴向密封,防止皮囊(2)中的气体进入油舱(3);皮囊(2)初始安装时预充有1bar气压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供无人水下航行器搭载的海洋温差能相变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封闭腔的油舱(3)、前舱(4)、肋环(5)由长拉杆(11)轴向锁紧,肋环(5)、后舱(7)由短拉杆(21)轴向锁紧,所述长拉杆(11)、短拉杆(21)均通过螺母紧固;所述前盖(1)、皮囊(2)、油舱(3)组成了液压系统的内油腔,油舱(3)底部安装有堵头(32)防止液压油泄露至前舱(4);所述前盖(1)、肋环(5)、后盖(9)的外圆面均设置有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38)实现轴向密封;所述耐压封闭腔两端呈圆周均布有螺纹孔用以将前盖(1)紧固在油舱(3)端口,将后盖(9)紧固在后舱(7)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0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