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及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9030.6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王晨;曹全梁;欧阳少威;李潇翔;张毅;韩小涛;赖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10 | 分类号: | B21D26/10;B21D26/1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复合 成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成形的金属管件(8)、模具(7)、金属丝(3)、液体介质(4)、两个助推线圈(5)、第一电源模块(1)、第二电源模块(6)以及放电控制模块(10);
所述模具(7)的内壁形状与待成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金属管件(8)置于所述模具(7)内,且两端密封;所述液体介质(4)存储于所述金属管件(8)内;
所述金属丝(3)浸没于所述液体介质(4)中,并通过两个金属电极(2)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用于对所述金属丝(3)放电,使所述金属丝(3)发生气化爆炸后产生等离子体,在所述金属管件(8)上产生冲击波;
两个助推线圈(5)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件(8)的顶端和底端,且均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用于对两个助推线圈(5)放电,使所述金属管件(8)中产生与管件方向一致的轴向助推电磁力,从而提高所述金属管件(8)端部材料的流动性;
所述放电控制模块(10)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相连,所述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待成形的形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的放电时序,从而在冲击波和助推电磁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对所述金属管件(8)的塑性变形加工;
若所述模具(7)的内壁形状上下对称,则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包括一套电源,且两个助推线圈(5)串联或并联后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中的电源相连接;
若所述模具(7)的内壁形状上下不对称,则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包括两套电源,且每个所述助推线圈(5)分别与一套电源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助推线圈5的导线区域的中心均位于所述金属管件(8)管壁的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7)上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在成形过程中平衡所述模具(7)的内、外气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金属电极(2)的第一端均插入所述金属管件(8)内且浸没在所述液体介质(4)中,所述金属丝(3)缠绕于两个金属电极(2)的第一端;两个金属电极(2)的第二端均暴露在外,且两个金属电极(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的正、负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金属管件(8)顶端的助推线圈(5)为空心线圈。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液-电磁复合成形系统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待成形的形状确定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的放电时序;
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的放电时序到达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中的电源向所述金属丝(3)放电,使所述金属丝(3)发生气化爆炸后产生等离子体,在所述金属管件(8)上产生冲击波;
在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的放电时序到达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源模块(6 )中的电源向助推线圈(5)放电,使所述金属管件(8)中产生与管件方向一致的助推电磁力,从而提高所述金属管件(8)端部材料的流动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1)的放电时序t0与所述助推线圈(5)的电流峰值时刻tp之间的差值|t0-tp|≤δ;
其中,δ>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0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油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散热片自动铆合设备及铆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