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562.X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东;何亚丽;李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方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L5/04;C08L83/04;C08K13/06;C08K9/04;C08K3/22;C08K5/3492;C08K3/02;C08K3/36;C08K13/02;H01B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裂 低烟无卤 阻燃 烯烃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属于电缆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电缆线在进行盘线时,电缆料可能会在弯曲位置出现开裂的现象,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5‑75份,高密度聚乙烯25‑35份,氢氧化镁10‑18份,氢氧化铝20‑40份,三聚氰胺尿酸盐0.05‑0.25份,红磷5‑11份,超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5份,二氧化硅15‑21份,硅树脂9‑15份,羟基锡酸锌5‑11,山梨糖醇1.25‑1.75份,海藻酸钠0.5‑1.5份混合均匀,并在130‑140℃的温度下密炼10‑15min,之后在115‑140℃的温度下挤出造粒,达到使的电缆料具有良好的抑烟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背景技术
电缆料是指电线电缆绝缘及护套用塑料,随着人们关于火灾防患的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于电缆料的阻燃性能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电缆料中加入含有卤素的阻燃剂,当出现火灾时,会产生有毒烟雾,使得人员出现较大伤亡,所以现在低烟无卤阻燃的电缆料使用得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得电缆料具有低烟无卤阻燃的性能,需要往其中填充较多的阻燃剂,较多的阻燃剂容易在电缆料中分布不均匀,使得电缆料的力学性能降低,当电缆线在进行盘线时,电缆料可能会在弯曲位置出现开裂,无法对电缆线起到防护的作用,并且现有的电缆料的抑烟阻燃性能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达到使电缆料具有良好的抑烟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5-75份,高密度聚乙烯25-35份,氢氧化镁10-18份,氢氧化铝20-40份,三聚氰胺尿酸盐0.05-0.25份,红磷5-11份,超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5份,二氧化硅15-21份,硅树脂9-15份,羟基锡酸锌5-11份,山梨糖醇1.25-1.75份,海藻酸钠0.5-1.5份混合均匀,并在130-140℃的温度下密炼10-15min,之后在115-140℃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高抗开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密度聚乙烯通常作为电缆料的骨架主体材料,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发烟量很低,可以提高电缆料热态时的强度和抗开裂性能,同时可以降低电缆料的发烟量,但是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因此与其他填料混合时相容性较低,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具有极性键,可以与其他填料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同时其还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化学稳定性好,因此将高密度聚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按照此范围比例混合使用,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并且与其他填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骨架,提高电缆料中所有填料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电缆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电缆线的抗开裂性能;
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属于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吸收热量,反应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覆盖在电缆料的表面,可以隔绝热量和氧气的传递,阻止电缆料的持续燃烧,提高了电缆料的氧指数,从而提高了电缆料的阻燃性能,若使用阻燃剂通常需要较大的添加量,才能发挥较高的阻燃作用,但是过多的阻燃剂在电缆料中分散不均匀,会出现部分团聚或脱粘分层现象,使得电缆料中各组分的结合力变弱,降低了电缆料的力学性能,所以利用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协效阻燃性,可以使用较低量的阻燃剂,发挥较高的阻燃作用,使得电缆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提高了电缆线的抗开裂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方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方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