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849.2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朱长根;保礼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2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郄晨芳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业 综合 三维 模型 整合 方法 装置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包括: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目标数据接口将各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将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可见,本方法能够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转换为格式统一或可相互识别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从而能够解决各专业三维模型在同一平台环境中的兼容性问题;能够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模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三维建模在项目建设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项目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模型设计已成为一种常态;并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不断提高需求,使得项目建设更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专业领域性,使得项目建设涉及多专业配合设计、制造、施工成为常态。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预先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进行综合整合,以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以便基于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进行全功能运用,如进行错漏碰缺检查以发现项目中图元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整体工艺是否合理、设计功能是否实现,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或者进行方案/进度/工程造价的分析等。为了实现各专业三维模型进行综合整合,需要将各专业三维模型设置为统一的格式。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基于相同的底层框架协议编写对应的代码设置三维模型,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服务商而言,难以协调,例如常见的用于整合各专业三维模型以进行全功能运用的软件有AutodeskNavisworks、Bentley Projectwise Navigator、Solibri Model Checker、Xsteel、catia、UG、Proe等,但这些软件局限在各专业三维模型的独立进行或同一公司开发软件之间的三维模型整合;不同公司不同三维模型间,一种方式是先将各专业三维模型线条化并转换三维线条模型,再通过转存为可以识别的格式如二维模型,通过对各二维模型进行合成整合,再转换为三维模型,即得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这种方法在将三维模型线条化并转换为三维线条模型时,将丢失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材料属性,造成数据的失真;另一种方法由于各专业核心建模软件生产的三维模型格式不兼容、软件优势不一、专业市场占有率不同,采用其中某个专业核心建模软件全部完成项目全部专业的综合三维模型异常困难;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大量的技术人员手动将二维图纸理解输入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且信息理解沟通存在误差,将进一步导致整合出的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不够准确。
因此,如何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能够提高将各专业三维模型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准确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的整合方法
获取各服务商创建的设置有目标数据接口的各专业三维模型;
调用同一预设框架协议,并利用各所述目标数据接口将各所述专业三维模型分别转换为对应的中间目标三维模型;
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
优选地,在所述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设置于同一平台环境中进行三维模型的综合整合,得出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各所述中间目标三维模型和/或所述多专业综合三维模型存储于大数据云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8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