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867.0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王纪章;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7/10 | 分类号: | F23G7/10;F23G5/033;F23G5/04;F23G5/44;B02C4/08;F26B17/20;F26B5/14;F26B11/16;F26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植物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破碎装置、碾压装置、振动导料板、水箱、脱水装置、烘干装置、焚烧装置;水生植物处理系统作业工程中,水生植物经破碎装置破碎、破水后的水生植物落至下方的碾压装置,碾压至细丝条状的水生植物经振动导料板进入脱水装置脱水,脱水后的致密条状水生植物进入烘干装置烘干,烘干后的松散密水生植物导入粉碎机粉碎至粉末状,经气力输送机与旋转喷流器送入焚烧装置,焚烧产生的余热可回流至烘干装置协助烘干,实现水生植物连续破碎、碾压、脱水、烘干、焚烧联合作业。该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有效解决了水生植物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既可美化水面,又能吸收营养物质、调节水体环境,还能为微生物等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从而达到改善河道与湖泊水质,恢复水体功能的目的,是河道与湖泊水环境修复常用的方法,但过度繁殖的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以及日常维护中收割的水生植物(水葱﹑菖蒲等)会堵塞河道、限制水体正常流动、消耗水体溶解氧、滋生蚊虫,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其中水葫芦已泛滥成灾,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扔无法根治。
现有的水生植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打捞或收割(CN110258485A),后进行脱水(CN104895033A)﹑制有机肥(CN110698235A)﹑做饲料(CN109497284A)等,这些方法要么需要水生植物的运输与贮藏,难以实现岸边原位处理且成本过高,要么仅仅解决了脱水问题,脱水效率以及脱水后水生植物的去向不明,难以达到期望的减量减容效果或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因此,急需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有效解决了水生植物污染问题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水生植物进行破碎、碾压、脱水、烘干、焚烧联合作业,有效解决了水生植物污染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进料口输出端安装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输出端安装有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输出端安装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输出端安装有焚烧装置,水生植物从所述进料口输入后,依次经过所述破碎装置、所述脱水装置、所述烘干装置,最终在所述焚烧装置内进行焚烧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破碎装置包括两个破碎辊,每个所述破碎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破碎辊位于所述进料口1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破碎辊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挤压辊,每个所述挤压辊的侧边安装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通过调节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两个破碎辊和两个挤压辊之间安装有倒V形分料板,所述倒V形分料板正对两个破碎辊和两个挤压辊的中部,所述挤压辊的下方设置有倾斜的振动导料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脱水装置包括脱水旋转轴,所述脱水旋转轴由第一电机带动进行转动,所述脱水旋转轴位于滤网内,所述脱水旋转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螺旋输送齿、中间螺旋输送齿和第二螺旋输送齿,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齿位于所述振动导料板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齿和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齿的截面上相邻两齿顶之间的间距由大变小,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齿和第二螺旋输送齿之间安装有两个呈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正对所述中间螺旋输送齿,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齿的输出端安装有两个呈上下对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安装在所述滤网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振动导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箱,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储水箱连接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腔体,腔体内安装有烘干旋转轴,所述烘干旋转轴由第二电机带动进行转动,所述烘干旋转轴上依次安装有打散轮和搅拌轮,所述打散轮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腔体上安装有烘干装置进气口、烘干装置出气口和物料出料口,所述物料出料口处安装有螺旋出料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合成纤维集成卷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