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9967.3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娄静;吴玉成;蔡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顶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郝丽娜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桥 绝缘 检测 防误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BMS初始化自检完成后,直接调用电压检测程序,测量储能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地电压值,并计算出储能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S2,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大于500Ω/V;S3,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介于300Ω/V~500Ω/V,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介于300Ω/V~500Ω/V,同时检测负载设备是否工作;S4,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介于100Ω/V~300Ω/V;S5,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小于100Ω/V,输出报警并切断高压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但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受电力、场地等约束无法快速普及,因此为了解决电动汽车中途缺电而附近没有补电装置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纯电动电源车对缺电的电动车进行应急救援充电,纯电动电源车可以进行移动充电。
纯电动电源车上设置有储能充电系统,该系统由储能电池、BMS、PCS、DC/DC充电模块组成。纯电动电源车与电动车电性连接进行补电前会进行绝缘检测,保证充电过程中的安全,现有的储能充电系统的BMS检测绝缘阻抗时,PCS或DC/DC充电模块输入滤波Y电容以及储能充电系统内的电容、电感工作会产生对PE的干扰。
根据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GB/T 18384.1-2015中给出的绝缘电阻测量原理,一般会采用电桥法或者主动注入式检测法进行绝缘检测。绝缘电阻会受到储能充电系统中固有的杂散分布式电容或对地Y电容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测试方法误报。这种误报现象目前在车载储能电池系统加外加DC/DC充电模块或加PCS设备系统中非常突出。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储能充电系统的绝缘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S1,BMS初始化自检完成后,直接调用电压检测程序,测量储能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地电压值,并计算出储能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
S2,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大于500Ω/V,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大于500Ω/V则绝缘检测通过,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小于500Ω/V则进行步骤S3;
S3,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介于300Ω/V~500Ω/V,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介于300Ω/V~500Ω/V,同时检测负载设备如充电模块、PCS模块是否工作,若负载设备工作且数据交互正常则关闭绝缘检测,若负载设备不工作则输出绝缘阻值低一级报警,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小于300Ω/V则进行步骤S4;
S4,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是否介于100Ω/V~300Ω/V,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介于100Ω/V~300Ω/V,则输出报警并同时BMS限功率50%,若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小于100Ω/V则进行步骤S5
S5,判定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阻值小于100Ω/V,输出报警并切断高压输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根据BMS绝缘检测内阻和PCS 端口Y电容容量,BMS延长通道切换至绝缘电阻采样读取的时间,确保BMS检测过程中的充放电回路稳定。同时对于多模块并联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轮询方式,可以解决现有的电桥法绝缘检测引入的绝缘阻抗检测值偏低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桥法绝缘检测的防误报方法,来解决纯电动电源车上的储能充电系统进行电桥法绝缘检测时,由于分布式电容、电感或对地Y电容对地干扰造成BMS绝缘阻值误报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顶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顶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