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0284.X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皮保清;刘吉伟;杨宇;石红丽;罗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0;H01L33/56;H01L33/62;F21K9/232;F21K9/9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木林森大道1号1-10幢/11幢***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led 光源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LED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支架、芯片组和封装胶,所述芯片组由峰值波长为435nm~450nm的第一蓝光芯片、峰值波长为450nm~460nm的第二蓝光芯片和峰值波长为460nm~475nm的第三蓝光芯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组成。采用本发明,具有光效高、成本低,能够将R1‑R15中特殊显色指数R9和R12数值提升至90以上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ED行业的不断发展,厂商们不再只是考虑纯粹的光效或使用寿命,而是考虑人对光的感觉,光对人的影响,希望能制造出更接近自然光的人造光。全光谱LED光源和健康照明成为近几年的行业热点。
全光谱LED光源是与太阳光谱相近的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发光体的光源,如图1中灯泡的发光器件LED灯丝A就是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封装胶全光谱LED光源其结构主要由支架、芯片组和封装胶构成,其中所述芯片组含有能发出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下面简称为“蓝光芯片”)。显色指数(CRI)是指光源对物体还原阳光下给人的视觉感受能力的高低。显色性越高,显色指数值越接近100,对物体的色彩还原能力越强,人眼区分物体颜色越轻松。现有全光谱LED光源的显色指数较普通LED光源显色指数更高,CRI>95,除特殊显色指数R9(饱和红色)和R12(饱和蓝色)数值并非理想之外,其余显色指数的数值均在90以上。
针对全光谱LED光源的特殊显色指数R9(饱和红色)和R12(饱和蓝色)数值不理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改进的方案:
(1)在蓝光芯片外部覆盖的封装胶内加入特定波长的荧光粉,特定波长的荧光粉被蓝光芯片所发射的光虽然补充缺失的光谱,光谱连续性更好,光谱更接近太阳光谱,但是LED光源采用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的方式,不同波长的荧光粉激发效率相差较大,红色荧光粉激发效率高,蓝绿荧光粉激发效率低且用量大,导致LED的光效低、成本高。这种全光谱LED光源虽然特殊显色指数R9(饱和红色)的数值得到一定提升,但特殊显色指数R12(饱和蓝色)的数值提升不明显。
(2)有些改进方案采用了能发出紫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下面简称为“紫光芯片”),并与蓝光芯片进行搭配,虽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R9和R12的数值,而且光效降低较少,但是由于紫光芯片比蓝光芯片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价格高太多,导致产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效高、成本低,能够将R1-R15中特殊显色指数R9和R12数值提升至90以上的全光谱LED光源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其包括支架、芯片组和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荧光粉,所述芯片组由峰值波长为435nm~450nm的第一蓝光芯片、峰值波长为450nm~460nm的第二蓝光芯片和峰值波长为460nm~475nm的第三蓝光芯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组成。
作为上述全光谱LED光源的优选方案,所述荧光粉包括在蓝光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在540nm~550nm的黄色荧光粉、在蓝光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在490nm~530nm的绿色荧光粉和在蓝光激发下发射峰值波长在620nm~660nm的红色荧光粉。
作为上述全光谱LED光源的优选方案,所述黄色荧光粉的重量百分数为5%~25%,所述绿色荧光粉的重量百分数为5%~35%,所述红色荧光粉的重量百分数为10%~35%,封装胶水的重量百分数为40%~80%。
作为上述全光谱LED光源的优选方案,所述全光谱LED光源为灯丝,所述支架上设有多组芯片组,多组所述芯片组之间为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每组所述芯片组由所述第一蓝光芯片、第二蓝光芯片和第三蓝光芯片按设定的排列顺序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