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0534.X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恩;陈枫;杜顺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0 | 分类号: | F28F9/00;F28F1/22;F25B39/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微通道芯体和散热翅片,微通道芯体具有多个可供换热介质流动的介质通道,散热翅片设在微通道芯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微通道芯体与散热翅片一体成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将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包括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并且微通道芯体与散热翅片一体成型,使得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实现零接触热阻,从而可以提高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高且换热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制热效率和/或制冷效率。在换热器用于整机时,换热器可以不带风机,实现无风或零风,极大的提高了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量产的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的管和翅片通过胀管结合在一起,管和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翅片与管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换热效果差,不利于整机的制热效率和/或制冷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实现零接触热阻,可以提高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高且换热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制热效率和/或制冷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微通道芯体,所述微通道芯体具有多个可供换热介质流动的介质通道;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设在所述微通道芯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微通道芯体与所述散热翅片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将换热器设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并且微通道芯体与散热翅片一体成型,使得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实现零接触热阻,从而可以提高散热翅片与微通道芯体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进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高且换热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制热效率和/ 或制冷效率。在换热器用于整机时,换热器可以不带风机,实现无风或零风,极大的提高了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并排设置,相邻所述换热单元之间焊接连接或通过导热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微通道芯体的厚度方向上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并排且间隔排布,所述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介质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75°-1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由所述散热翅片的邻近所述微通道芯体的一端至所述散热翅片的远离所述微通道芯体的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散热翅片呈直线或曲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范围为8mm-1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翅片的厚度范围为0.1mm-0.2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辐射吸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辐射吸收层为黑色石墨烯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通道芯体呈平板状,所述微通道芯体内限定出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所述介质通道,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两个所述集流管设在所述微通道芯体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介质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敞开且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微通道芯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微通道芯体的厚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低压配电网线路故障检测设备
- 下一篇:斜井预加固与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