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混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0961.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贾学五;张帆;钱亚男;刘静如;王振刚;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5/023 | 分类号: | C01B15/023;B01F3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温春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双氧水 稳定 | ||
1.一种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10)包括微混合器本体(12),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微混通道(120),所述微混通道(120)设置有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的亲水部和亲油部,所述微混通道(120)包括多个亲水通道(110)和多个亲油通道(112),多个所述亲水通道(110)和多个所述亲油通道(112)在沿液体的流向上交替分布,所述微混通道(120)呈波状,所述亲水通道(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80°,所述亲油通道(1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80°;
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上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水溶液进入的第一进口(122)、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油溶液进入的第二进口(124)以及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混合溶液排出的出口(126);
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预混通道(14),所述预混通道(14)包括一端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接的直通道(140),所述预混通道(14)包括连通所述直通道(14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进口(122)的第一通道(142)以及连通所述直通道(14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口(124)的第二通道(1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通道(1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壁面形成有亲水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通道(112)的壁面形成有亲油基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宽度为0.01mm-3mm;和/或
所述亲油通道(112)的宽度为0.0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2)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一通道(142)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140)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和/或
所述第二通道(144)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二通道(144)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140)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微混通道(120)和所述出口(126)的导出通道(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包括基板(123),所述基板(123)的侧壁设置凹槽以形成所述微混通道(120),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包括能够与所述基板(123)相拼合以遮盖所述凹槽的盖板(125),所述第一进口(122)、所述第一进口(124)和所述出口(126)均设置于所述盖板(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09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作业安全监测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