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2052.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革;宋文中;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垂直 交叉 平行 组件 流体 均匀 流动 实验 装置 | ||
1.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包括循环水槽(1)、一级水平板组件(2)、二级垂直板组件(3)、三级水平板组件(4)、四级垂直板组件(5)、试验区(6)、四级对称垂直板组件(7)、三级对称水平板组件(8)、二级对称垂直板组件(9)、一级对称平行板组件(10)、缓冲区(11)、对称缓冲区(12)、孔板(13)、对称孔板(14)、折流区(15)、对称折流区(16)、循环水泵(17)、调节阀门(18)、循环管(19)和流量计(20);流体由循环管(19)经过控制阀门(18)的调节,达到设定的流量后,进入折流区(15),之后流体改变方向由试验区(6)的上游向下游流动,流体在试验区(6)的上游时,依次经过一级水平板组件(2)、二级垂直板组件(3)、三级水平板组件(4)和四级垂直板组件(5)的层层划分和均匀化,在到达试验区(6)时,流体速度大小、方向一致,试验区(6)的下游再依次经过四级对称垂直板组件(7)、三级对称水平板组件(8)、二级对称垂直板组件(9)和一级对称平行板组件(10),之后进入对称缓冲区(12)和对称折流区(16),再由循环水泵(17)将流体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水槽(1)为透明有机玻璃制成,除了折流区(15)和对称折流区(16)外,循环水槽1的横截面为矩形,循环水槽(1)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横截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水平板组件(2)、二级垂直板组件(3)、三级水平板组件(4)和四级垂直板组件(5)的材质均为有机玻璃,板间距依次减小,二级垂直板组件(3)的板间距为一级水平板板间距的1/2,三级水平板组件(4)的板间距为二级垂直板组件(3)板间距的1/2,四级垂直板组件(5)的板间距为三级水平板组件(4)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水平板组件(2)为一组水平放置的平行板,与循环水槽(1)的内壁面粘合在一起;二级垂直板组件(3)为垂直放置的一组平行板,平行板的方位与循环水槽(1)的轴线平行,通过粘合并加螺栓与循环水槽(1)的底面连接;三级水平板组件(4)为一组水平放置的平行板,与循环水槽(1)的内壁面粘合在一起;四级垂直板组件(5)为垂直放置的一组平行板,平行板的方位与二级垂直板组件(3)相同,与循环水槽(1)的连接方式也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区(6)为待测器件放置位置,试验区(6)的流速大小通过调节阀门(18)并观察流量计(20)来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级对称垂直板组件(7)与四级垂直板组件(5)的板间距、材质、与循环水槽1的连接方式均完全相同,安装位置相对于试验区(6)对称;三级对称水平板组件(8)与三级水平板组件(4)的板间距、材质、与循环水槽(1)的连接方式均完全相同,安装位置相对于试验区(6)对称;二级对称垂直板组件(9)与二级垂直板组件(3)的板间距、材质、与循环水槽(1)的连接方式均完全相同,安装位置相对于试验区(6)对称;一级对称水平板组件(10)与一级水平板组件(2)板间距、材质、与循环水槽1的连接方式均完全相同,安装位置相对于试验区(6)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交叉平行板组件的流体均匀流动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孔板(13)和对称孔板(14)由透明有机玻璃通过开设直径相等、板间距相同的小孔制成,与循环水槽(1)通过粘合连接在一起,两者的安装位置相对于试验区(6)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0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系统双模式智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