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2366.8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8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吉沐祥;王晓琳;彭燕琼;刘凤权;孙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M29/12;A01N63/30;A01N47/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苏秋丽;王云 |
地址: | 212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树 天牛 阻隔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属于果树害虫防治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天牛成虫产卵前,对果树主干至树体分枝、粗枝干至侧果枝分枝处均绑扎浸过药剂的无纺布,药剂选用1%~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500倍液与300~500亿活孢子/克球孢绿僵菌可湿粉粉剂500倍液的混合液,绑扎时从地面向下3~8cm开始向上缠绕,并将无纺布埋入土中,地上至树体分枝对接部位绑扎结实。本发明可以有效阻隔天牛对果树主干或粗枝的危害,阻隔期长,且省工节本,经济实用,能延长果树寿命,有利于果树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有十分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危害果树的天牛种类有很多,在我国各地栽培的果树都有发生,常见的有星天牛、桃红颈天牛、云斑天牛等20多种以上,属鞘翅目,天牛科蛀干害虫,食性很杂,是危害果树的大敌。以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后蛀入枝干中,使被害树干形成许多孔洞,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如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杏、李等;桑天牛主要危害苹果、梨等;白星天牛食性杂,多种果树等都有危害。由于幼虫先期危害不易被发现,幼虫开始蛀食韧皮部,蛀食道弯曲,不规则,刚孵化的幼虫虫粪极细,难于发现。随着幼虫的长大,排粪孔的距离越来越长,虫粪数量越来越多,才容易被发现,而此时幼虫已在树皮内蛀食了几十厘米长的隧道。许多情况下都是大幼虫第二年深入木质部蛀食后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是造成果树天牛危害成灾的原因,对于果树,幼虫在树干内蛀咬隧道,造成皮层脱落,树干中空,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致使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品变劣,甚至死亡绝产,对果树生产损失极大。
现有技术在果园防治天牛时,主要是人工捕捉、锥杀幼虫、树干涂白、药剂防治等方法,但人工捕捉和锥杀幼虫虽环保安全,但因发生危害期较长,要在幼虫发生危害时需经常查找,且危害早期难以发现,等发现蛀孔处有木屑时,已对树体影响很大,不但费工费时,且不能较早检查并杀死;药剂防治有成虫发生期喷雾,因成虫发生期较长,难以适期防治且成虫飞行活动力强,难以防治,效果不高。药剂虫孔施药,如向蛀孔灌注50%敌敌畏8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然后用泥封严虫孔口,还需进行查找,费用费时,且防治滞后,效果均不理想。因此现有生产上的防治措施,难取得较好防效,是长期以来困扰果树生产中的十分突出的难题。
此外,随着人们对果品安全性和品质要求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积极采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安全环保措施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防治,绿色提质增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在果树天牛发生危害前于果树主干及粗枝上,缠绕上无纺布,可以有效阻隔天牛对果树主干或粗枝杆的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在天牛成虫产卵前,对果树主干至树体分枝、粗枝干至侧果枝分枝处均绑扎浸过药剂的无纺布,绑扎时从地面向下3~8cm开始向上缠绕,并将无纺布埋入土中,地上至树体分枝对接部位绑扎结实。
所述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所述药剂选用1%~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500倍液与300~500亿活孢子/克球孢绿僵菌可湿粉粉剂500倍液的混合液,质量比为1∶1。
所述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所述药剂选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500倍液与400亿活孢子/克球孢绿僵菌可湿粉粉剂500倍液的混合液。
所述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树体绑缚的无纺布持效期达55~65天后再对其进行喷施一次所述药剂,喷施时药剂浸透无纺布。
所述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所述无纺布在缠绕时不可留有缝隙,无纺布的重量为200~400g/平方米,宽度为20-100cm。
所述果树天牛的阻隔防治方法,所述无纺布为耐老化与抗紫外线的涤纶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莲蓬夹持剪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口罩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