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韭菜联合收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2428.5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胜;惠妮;荀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A01D57/01;A01D57/20;A01D3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雷斐;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韭菜 联合收割机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韭菜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扶秧导向装置、夹持输送铺放装置、水平输送装置、打捆装置、集束装置和切割装置,机架包括前机架和后机架,后机架与前机架的后部铰接,扶秧导向装置和夹持输送铺放装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前机架上,水平输送装置和集束装置设置在后机架上,水平输送装置固定在后机架的顶部,水平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与夹持输送铺放装置的后端连接,集束装置位于水平输送装置的出料端,打捆装置设置在后机架的一侧,打捆装置位于集束装置的上方。其实现了韭菜的连续自动切割、集束和打捆,收获效率高,集束和捆扎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韭菜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韭菜是多年生宿根类蔬菜,每年收割多次,完整的收割流程包括韭菜切割、有序铺放和集束打捆等环节。韭菜在机械化收割时存在易损伤、有序铺放难、效率低等问题。我国是世界韭菜种植大国,但韭菜机械化生产程度非常低,尤其是收获环节,几乎全靠人工完成,收割效率非常低,严重制约了韭菜产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市场还没有技术成熟的韭菜收割机,而国外机型并不适合国内种植模式。因此,研发出适合我国种植模式的高效低损的韭菜联合收割机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韭菜联合收割机,其实现了韭菜的连续自动切割、集束和打捆,收获效率高,集束和捆扎效果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韭菜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其中,还包括扶秧导向装置、夹持输送铺放装置、水平输送装置、打捆装置、集束装置和切割装置,机架包括前机架和后机架,后机架与前机架的后部铰接,扶秧导向装置和夹持输送铺放装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前机架上,水平输送装置和集束装置设置在后机架上,水平输送装置固定在后机架的顶部,水平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与夹持输送铺放装置的后端连接,集束装置位于水平输送装置的出料端,打捆装置设置在后机架的一侧,打捆装置位于集束装置的上方;
所述集束装置包括半圆集束器、集束器底座、集束推板和集束推板移动部,半圆集束器内设有半圆筒状的腔体,半圆集束器的开口向上,集束器底座与半圆集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集束器底座与机架Ⅰ的侧面固定连接,集束推板设置在半圆集束器内,集束推板与集束推板移动部连接,集束推板移动部带动集束推板沿半圆集束器的轴向往复移动,半圆集束器上沿其轴向设有轴向缝口,集束推板移动部的上端穿过轴向缝口,插入半圆集束器内与集束推板固定连接,集束推板移动部的下端设置在集束器底座上,半圆集束器上位于打捆装置的正下方沿半圆集束器的周向设有周向缝口;
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打结马达、打结器、铁芯扎带、扎带输送切断部和扎带收拢部,打结马达和打结器固定在侧机架的顶部,且位于周向缝口的上方,打结器与打结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扎带收拢部位于集束装置的下方,扎带收拢部包括捆扎爪、上推马达、上推滑槽底座、上推滑块和上推连杆,上推滑槽底座固定在侧机架的中下部,上推滑块与上推滑槽底座滑动连接,上推滑块的底部与上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推马达设置在上推滑槽底座上,上推连杆的下端与上推滑块铰接,上推连杆的上端与捆扎爪铰接,两捆扎爪呈对称设置,捆扎爪板的顶部设有U型开口,铁芯扎带穿过并置于U型开口内。
本发明中,限高仿形轮位于扶秧导向装置的后端底部并与前机架的前端连接,所述切割装置位于限高仿形轮的后侧且夹持输送铺放装置的前端底部,切割装置为三翼旋转甩刀;
所述前机架的后端底部设有两个前行走轮,前机架的后端下部设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变速箱位于发动机的前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相连,变速箱的一动力输出轴与前行走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另一动力输出轴与旋转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