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茯苓鲜块切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2666.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业根 |
主分类号: | A01G18/30 | 分类号: | A01G18/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切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鲜块切分方法,包括将茯苓导出至承托板的步骤,所述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存料窝,所述承托板与振动机构连接,振动机构驱动承托板振动,所述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冲击耙,冲击耙竖直移动且实施对存料窝内物料的冲击操作,通过首次掰开的茯苓块,需要对茯苓块再次冲开,以形成更小的茯苓块,方便种植人员实施对茯苓块的种植,冲击耙竖直移动,从而与存料窝内物料的冲击,冲料耙冲击速度快,以实现对茯苓的快速冲开,以使得茯苓形成自然的切面,从而完成对茯苓的切分,使得茯苓形成自然的断面,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鲜块切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茯苓生产,大多采用嫁接的技术提高茯苓产量,亦即在布满菌丝的松木段的下端嫁接一块鲜茯苓,用于引导茯苓的长大。传统鲜茯苓块大多采用切刀将茯苓分切成各个小块,对于栽培量很大的企业,则通过专用的分切设备对鲜茯苓进行分切。然而上述方式所得到的鲜茯苓块的表面是规整的切割面,茯苓块原有的结构被破坏,这样鲜茯苓块与松木段嫁接结合需要的时间长,而茯苓是露天栽培的,结合时间长的话,预到雨水气候的概率就会增大,一旦遇见雨水天气,茯苓块的成活率就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鲜块切分方法,能够使得茯苓块自然形成切断面,减少对菌核的破坏,提高茯苓块的成活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茯苓鲜块切分方法,所述茯苓鲜块切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大小均匀的茯苓进行清洗导送至茯苓供料机构内,利用茯苓供料机构将茯苓导送至至冲击分离机构内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操作;
第二步、启动振动机构,使得茯苓块导送至存料窝内,启动夹紧机构实施对存料窝内的茯苓的夹紧操作,启动冲击油缸,使得冲击片竖直移动且与存料窝靠近,使得冲击片与茯苓表面快速冲击,以实施度茯苓的进一步破碎冲断操作;
第三步、启动转动机构,使得存料窝底部的调整转盘转动,实现对茯苓方位的转换,启动冲击油缸,使得冲击片竖直移动且与存料窝靠近,使得冲击片与茯苓表面快速冲击,以实施度茯苓的进一步破碎冲断操作;
第四步、启动水平驱动机构,使得调整转盘水平移动,实现对调整转盘内茯苓的卸载操作;
第五步、重复步骤第二步至第四步,直至将整个供料机构内的茯苓全部冲击破碎完毕,并且将破碎后的茯苓保鲜,并且尽快分发至茯苓种植农场内,及时对茯苓进行种植。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存料窝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实施对存料窝内茯苓块的夹持。
所述冲击耙由冲击片构成,所述冲击片的截面呈梯形且下端为小尺寸端,所述冲击片的下端面设置成锯齿形。
所述冲击片的上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竖直布置且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的内壁设置有拨动沟槽,所述拨动沟槽沿着套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套管的下管内壁的拨动沟槽呈螺旋弯曲状延伸,所述连杆上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伸入拨动沟槽内,所述连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承与冲击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冲击片与连杆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连杆上套设有冲击弹簧,所述冲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杆上的垫片及冲击片抵靠。
所述存料窝整体呈管状且上端大、下端小布置,所述存料窝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转盘,所述调整转盘呈现90°的旋转动作。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调整转盘两侧的夹紧弧板,所述夹紧弧板滑动设置夹紧架上,所述调整转盘转动式设置在夹紧架上,转动机构驱动夹紧弧板相互靠近时,且连动调整转盘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业根,未经王业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