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及其制备的液晶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2944.8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徐碧漪;王盈秋;彭磊;闵泽奇;陆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G02F1/35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空间 组装 阵列 构建 方法 及其 制备 复合材料 | ||
1.一种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微腔阵列结构的弹性体形成组装微腔,将液晶材料填充其间,在限域空间条件下,形成一致或渐变的液晶有序组装体,并在二维平面排列成微阵列,通过组装微腔进行液晶自组织结构构建,调控形成液晶有序组装体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添加的高分子材料调节液晶的条纹间距,并通过后续的紫外光聚合对所述液晶自组织结构的固定,得到具有液晶组装体阵列的液晶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微腔阵列结构的弹性体采用具有微腔阵列结构的PDMS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纤维素纳米晶体液晶材料为主体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添加额外的大分子材料,进行液晶材料在微纳尺度空间有序性的调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添加光引发交联相关试剂,进行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将自组装形成的液晶的空间结构进行固定,得到具有液晶组装体阵列的液晶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纤维素纳米晶体液晶在微腔阵列中的填充与自组装:
准备带有微腔阵列的硅橡胶弹性体模具,将氟化醚涂覆于芯片表面,同时取纤维素纳米晶滴加在另一块基片上,并涂覆均匀;将硅橡胶模具有阵列微腔的一面朝下,从一边开始逐步覆盖在涂覆有液晶的基片上;静置等待液晶组装1-60分钟,然后添加有大分子材料的液晶液体,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涂覆和静置操作,得到液晶组装体;
b.液晶组装体螺距的控制:
b1.对于在所述步骤a中制备的液晶组装体,通过改变微腔阵列的几何形状和直径和高度尺寸,额外添加以下的任意一种单一分子材料或任意多种分子混合材料:
线性小分子聚合物PEGDA、烷氧醚树形大分子材料Et-G1-COOMe、Et-G1-OH、Et-G1-Cl、Et-G1-NH2、Et-G1(MAc)、烷氧醚树枝化聚合物Et-G1(MAc)-P;
b2.通过所述步骤b1进行调整液晶的结构和排列,调控液晶组装体螺距,得到液晶溶液;
通过增加微腔阵列的高度,增大螺距;
通过外加的线性小分子聚合物PEGDA,增大螺距同时提升组装体的规整性;
通过添加烷氧醚树形大分子材料Et-G1(MAc),在相变温度以下时减小组装体的螺距;
通过添加烷氧醚树枝化聚合物Et-G1(MAc)-P增大螺距,降低组装体的规整性;
c.组装体在微阵列中的固化:
在所述步骤b中制备的液晶溶液中额外添加交联剂和光引发剂;进行组装后,将组装体阵列用光源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光引发固化,从而得到具有液晶组装体阵列的液晶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1中,改变微腔阵列的几何形状和直径和高度尺寸时,调控微腔阵列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10~100μm。
8.一种具有液晶组装体阵列的液晶复合材料,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限域空间组装体微阵列的构建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29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