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切分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3008.9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业根 |
主分类号: | A01G2/35 | 分类号: | A01G2/35;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6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茯苓 嫁接 成活率 切分 加工 系统 | ||
1.一种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切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分支架(10),切分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对预设切分线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部(20),以及对预设切分线另一侧的茯苓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部(30),第二夹持部(30)在夹持茯苓后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0)沿方向a进行移动,方向a与预设切分线所在的平面相对应布置;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与第一夹持部(20)靠近或远离,位于第一夹持部(20)的旁侧设置有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所述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用于实施对第一夹持部(20)上的茯苓表面切口操作;所述第一夹持部(20)上设置有物料导出机构,所述物料导出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物料导出,所述第二夹持部(30)上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导出机构及卸料机构分别将导出的物料导出至冲击分离机构内,所述冲击分离机构用于将切分后的茯苓鲜块进一步分散成小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切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上设置多个,所述切分支架(10)与旋转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驱动切分支架(10)转动且转动面水平,所述第一夹持部(20)位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周向方向等距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20)包括夹持框(21),所述夹持框(21)的框口位置设置有夹持臂(22),所述夹持臂(22)的一端与夹持框(21)的边缘构成铰接连接,所述夹持臂(2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夹持框(21)框面平行布置,夹持机构驱动夹持臂(22)转动且实施对茯苓外壁的夹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切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22)上设置有多排插针(221),所述多排插针(221)实时对茯苓的插刺固定,所述多排插针(221)与连动机构连接,所述连动机构驱动插针(221)沿着夹持框(21)的径向方向移动且实施对茯苓的穿刺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茯苓鲜块嫁接成活率的切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茯苓表面切口装置(40)包括旋转盘(41),所述夹持框(21)转动设置在旋转盘(41)上,所述旋转盘(41)上设置有悬臂(42),所述悬臂(42)上悬伸设置有切口刀具(43),所述切口刀具(43)悬伸至支撑框(21)内,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盘(41)转动,且实施对茯苓的周向切口操作;
所述切口刀具(43)远离切刃的一端设置有导入滑杆(431),所述导入滑杆(431)水平且与悬臂(42)的一端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导入滑杆(431)伸出悬臂(42)的一端与驱动板(44)连接,驱动板(44)竖直移动且连动导入滑杆(431)沿着悬臂(42)水平滑动;
所述驱动板(44)竖直滑动设置在支撑架(45)上,所述支撑架(45)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环(46),所述驱动环(46)与切分支架(10)的旋转轴同轴布置,所述驱动板(44)下端设置有第一滚珠(441),所述第一滚珠(441)与驱动环(46)抵靠,所述驱动环(46)环面一端低布置,所述驱动板(44)的下端沿着驱动环(46)移动且移动至驱动环(46)的较高环面位置时,使得驱动板(44)向上移动;
所述驱动板(44)呈折板状结构,所述导入滑杆(431)的杆端设置有第二滚珠(4311),所述第二滚珠(4311)与驱动板(44)抵靠,所述导入滑杆(43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312),所述复位弹簧(4312)的两端分别与导入滑杆(431)及驱动板(44)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业根,未经王业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00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