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油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3238.5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4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坤;罗力元;王雪皎;胡林勇;李通政;周培良;罗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1/00 | 分类号: | F04C11/00;F04C2/10;F04C15/00;F16N13/2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严波 |
地址: | 3151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油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驱动轴、电机壳体、电机转子、电机定子、汇流盘以及控制器,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在泵体腔体内,所述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安装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由泵盖隔开并由驱动轴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电机壳体上,所述控制器与电机定子之间由汇流盘进行连接;所述泵体上设有泵体轴孔,所述泵体轴孔内设置有泵体润滑油槽,在所述泵体轴孔的底部设置有一泵体泄油管路;所述泵盖上设有泵盖轴孔,所述泵盖轴孔内设置有泵盖润滑油槽,在所述泵盖轴孔的底部设置有一泵盖泄油管路。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简单可靠,润滑冷却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油泵。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油泵被大量运用于汽车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电子油泵主要为汽车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提供动力源,电子油泵安装于车辆上,电子油泵包括驱动轴,现有电子油泵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如何设计结构简单紧凑的电子油泵结构及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的驱动轴支撑结构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申请号为201710770581.0的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包括壳体、泵转子、传动轴、电机转子、定子组件以及线路板组件,所述壳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泵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形成电机内腔,所述泵转子容置于所述泵内腔,所述电机转子、定子组件以及线路板组件容置于所述电机内腔,所述电子油泵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形,所述传动轴直接或间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其是通过第一支撑部与第二壳体一体成形、不需要单独设置支撑元件来实现结构的简单紧凑的,但采用这种结构需要在电机转子的传动轴两端安装两个轴承,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且轴承的成本较高。
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润滑冷却性能优良的电子油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简单可靠、润滑冷却性能优良的电子油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驱动轴、电机壳体、电机转子、电机定子、汇流盘以及控制器,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在泵体腔体内,所述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安装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由泵盖隔开并由驱动轴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电机壳体上,所述控制器与电机定子之间由汇流盘进行连接;所述泵体上设有泵体轴孔,所述泵体轴孔内设置有泵体润滑油槽,在所述泵体轴孔的底部设置有一泵体泄油管路;所述泵盖上设有泵盖轴孔,所述泵盖轴孔内设置有泵盖润滑油槽,在所述泵盖轴孔的底部设置有一泵盖泄油管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泵体和泵盖上均设有轴孔,轴孔上设有润滑油槽,在轴孔底部均设有泄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槽的油液在润滑驱动轴后会通过泄油管路流入进油腔,可实现驱动轴的有效润滑;本发明中的电机转子与内转子之间由泵盖隔开,并由驱动轴连接,泵盖与泵体装配形成密封的油泵泵腔。电子油泵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于泵盖上设计的进油腔、出油腔与内转子、外转子尺寸匹配,相对油泵油腔设计在电机壳体上或泵盖与电机壳体集成的产品,本发明零件的更换方便,可以避免更换体积结构较大的电机壳体。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润滑冷却性能优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安装在泵体的泵体轴孔中,形成第一支撑滑动轴承。所述内转子与电机转子之间的一段驱动轴与泵盖轴孔形成第二支撑滑动轴承。本发明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简单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