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3342.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帅帅 |
主分类号: | H01R13/35 | 分类号: | H01R13/35;H01R13/405;H01R13/42;H01R13/44;H01R13/502;H01R13/506;H01R13/514;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插座 安装 方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包括底座、可拆卸插孔、插头铜片、紧固螺钉、面板。所述底座与插孔通过卡扣形式连接,方便安装,所述底座预先埋入磷青铜线路,仅在特定位置露出铜层,所述插孔作为插头铜片的载体,同时限制插头铜片的位置,使插头铜片正对底座露出的铜层,所述底座与插孔安装固定后,插头铜片由于外力与铜层紧密接触,能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插孔正好覆盖火零线与插座连接处的紧固螺钉,此时插座内部没有裸露的磷青铜线路,安全性,防水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此外,所述插孔分为两孔和三孔,可以独立与底座安装,不会因为一个插孔故障影响另一个,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
背景技术
插座、插板等作为连接电线与用电设备的中间装置,它的零件安装,复杂程度等决定了用电安全等级,现有插座内部磷青铜线路完全裸露,绝缘面板破损后造成的触电现象概率非常大,另外插座一体式,由于使用者一次操作失误,发生产生变形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整个插座,一方面这样浪费制作原料,间接性增加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给使用者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安全、环保、通用等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能够对上述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其包括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预先埋入磷青铜线路,仅在特定位置露出铜层,绝缘底座凸起两排作为卡扣母座,安装可以拆卸的绝缘插孔,所述绝缘插孔作为插头铜片的载体,限制插头铜片位置正对绝缘底座露出的铜层,同时防止插头铜片发生形变,所述绝缘插孔分为两孔和三孔,安装方式,尺寸大小相同,可以在插座明装、暗装和插板之间通用,所述绝缘插孔与绝缘底座装配后,覆盖火零线与磷青铜线路紧固螺钉,此时插座内部没有裸露的磷青铜线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绝缘底座只需要埋入两条规则形状磷青铜线路铜片,结构更加单一、简单,插座内部磷青铜线路无裸露面积,绝缘插孔覆盖火灵线与磷青铜线路的紧固螺钉,能够极大的减少在绝缘面板被破坏的情况下触电概率,同时提高了防水性能,五孔插座中,插座独立不会因为一个插头故障而影响到另一个,使用更加灵活,绝缘底座、绝缘插孔、绝缘面板、插头铜片四个零件可以任意组合,任何一个零件损坏,只需要更换对应的而不需要全部更换,提高损坏插座的组合使用率,节省制作成本,降低使用者经济负担,绝缘插孔模具尺寸与插头铜片尺寸吻合,插头的每一次插拔力作用点在插孔内壁上,插头铜片不会因为多次插拔而导致形变,所以插拔更加紧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图;
图3为图1中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1中两孔插孔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1中三孔插孔的立体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分离式插座安装方式,包括绝缘底座(1)、可拆卸绝缘插孔(2)、磷青铜线路(3)、插头铜片(4)、紧固螺钉(5)、绝缘面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1)与绝缘插孔(2)通过卡扣方式连接,方便安装,所述绝缘底座(1)预先埋入磷青铜线路(3),仅在特定位置露出铜层,所述铜层位置由绝缘面板(6)开孔位置确定,所述绝缘插孔(2)作为插头铜片(4)的载体,同时限制插头铜片(4)的位置,使得插头铜片(4)正对绝缘底座(1)露出的铜层,绝缘插孔(2)与绝缘底座(1)配合安装后,插头铜片(4)与磷青铜线路(3)由于卡扣外力而紧密接触,给插头铜片(4)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绝缘插孔(2)正好覆盖火零线与插座连接处的紧固螺钉(5)。
本发明中,绝缘底座(1)底部凸起两排作为卡扣母座,用以安装绝缘插孔(2),火零线紧固螺钉统一放在绝缘底座(1)最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帅帅,未经杨帅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