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社区用地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3821.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1F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4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40004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社区 用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社区用地锁,该地锁包括锁体、挡杆、齿轮结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锁止机构和控制单元,锁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齿轮结构设置在容纳腔内,挡杆的一端通过开口与齿轮结构传动连接;锁止机构连接齿轮结构,用于控制齿轮结构的开启或锁止;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齿轮结构的下方和上方,并且二者均与齿轮结构传动连接;控制单元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感应车辆信号,并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以驱动挡杆前后往复运动,以及控制锁止机构的开启或锁止。该地锁中的挡杆能够自动往复运动,无需用户下车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社区用地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呈爆炸式上升,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为了对停车位进行更好的管理,许多停车位都设置了地锁,以对停入停车位的车辆进行限制。
地锁是一种安装在地面上的机械装置,防止别人抢占车位,所以称为地锁,也叫车位锁。常见的机械地锁,在使用过程中,地锁的开锁和关锁均需要用户下车操作,造成用户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社区用地锁,该地锁通过控制单元感应车辆信号以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以及锁止机构的开启或锁止,从而使得挡杆能够自动往复运动,无需用户下车操作,方便快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锁的开锁和关锁需要用户下车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社区用地锁。
该智慧社区用地锁包括锁体、挡杆、齿轮结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锁止机构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锁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齿轮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挡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齿轮结构传动连接;所述锁止机构连接所述齿轮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齿轮结构的开启或锁止;
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结构的下方且与所述齿轮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结构的上方且与所述齿轮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挡杆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前后往复运动;
所述控制单元与物联网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锁止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感应车辆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以及所述锁止机构的开启或锁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齿轮和齿轮轴,所述挡杆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齿轮轴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直线驱动杆、第一推块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块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杆与所述第一推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块,且远离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齿轮的下方且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结构和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直线驱动杆、第二推块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锁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块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杆与所述第二推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块,且远离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齿轮的上方且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