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4450.3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祁一民;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华益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1/16 | 分类号: | F22G1/16;F27D15/02;F22B1/18;F27D17/00;B01D53/88;B01D5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15627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过热 外来 蒸汽 燃气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包括锅炉本体、加热箱,所述锅炉本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净化机构,所述通气管的侧壁穿过加热箱的侧壁,所述通气管的端部与锅炉本体的侧壁相互连通,所述加热箱内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通气管的侧壁紧紧贴合,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贯穿滑动连接在净化箱侧壁上的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与净化箱的内侧壁相抵紧,通过通气管、锅炉本体、加热箱、加热器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通气管的加热过程中,使得其能够成为发电来源,实现了对能源的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在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着大量的温度低于400℃的余热资源,但是有些余热资源很不稳定,伴随着工艺过程发生周期性变化,余热利用难度较大;如将有些低温废气进入余热锅炉,能产生低压饱和蒸汽,但产汽量不稳定,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低压饱和蒸汽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不仅效率低、投资大、经济效益差,蒸汽量不稳定还将严重影响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对不稳定的大量低温余热资源实施余热发电必须解决蒸汽的过热和连续稳定性两大技术问题。
在钢铁企业中,高炉炼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有CO、CO2、N2、H2等,其中可燃成分CO、H2的含量占30%左右,是一种低热值可燃气体;目前,高炉煤气主要以辅助燃料的形式用于电站锅炉的参烧,但仍有部分未加以任何利用,直接排放入大气中。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白白浪费,也造成了大气污染。此外,高炉炼铁的烧结环冷机烟罩中的废烟气温度低于400℃,经余热锅炉利用后,产生低压饱和蒸汽,这些蒸汽需要被进一步过热,才可以高效驱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或直接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来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过热外来蒸汽的燃气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加热箱,所述锅炉本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净化机构,所述通气管的侧壁穿过加热箱的侧壁,所述通气管的端部与锅炉本体的侧壁相互连通,所述加热箱内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通气管的侧壁紧紧贴合。
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贯穿滑动连接在净化箱侧壁上的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与净化箱的内侧壁相抵紧,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均安装有透气板,所述安装块的侧壁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孔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侧壁与转动板的侧壁相抵紧,所述转动孔的内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侧壁与转动板的侧壁相抵紧,所述转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净化箱的侧壁设置有两个转动机构,两个所述转动机构的侧壁与密封活塞的侧壁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侧壁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与转动板的侧壁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净化箱侧壁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壁转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侧壁与密封活塞的侧壁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填充有大量的氧化铜与锰。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为弹力弹簧,且其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的外侧壁设置有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华益特种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华益特种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4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