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力微压测量的沉降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4592.X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誉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4 | 分类号: | G01C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袁浩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力微压 测量 沉降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力微压测量的沉降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储液装置、布置在各路基沉降监测点的监测传感装置、与所述储液装置和各所述监测传感装置相连通的液体输送管、以及通过线缆与各监测传感装置相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差异沉降值、沉降速率和沉降趋势曲线,同时利用铁路沿线的沉降观测网基点高程坐标对相对沉降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绝对沉降值,执行对路基、路桥过渡段和桥梁沉降的实时、在线、连续的监测与预+警,本发明实现传统自动化监测中附加沉降变形的精准量测,可以达到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集成度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力微压测量的沉降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铁路建设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的铁路事业,特别是高速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速铁路网不断完善,新建铁路不可避免地要与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交叉、并行、帮宽或引入既有车站,并且类似工程实践将会越来越多。高速铁路轨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桥涵、路基等线下工程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更加严格。
所以路基的稳定性是高速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其中尤以沉降问题最为典型。沉降处理不好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导致铁路在运营期间出现路面沉陷,桥头跳车等现象,轻则影响正常使用,重则会发生事故,车毁人亡。因此,目前路基的沉降监测已成为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去铁路路基沉降监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这样做的弊端有劳动强度大,统计周期长,并且会带来许多的人工误差,导致汇报的信息有误,尤其是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间延长,频率增加,空窗时间越来越少,为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埋下严重的隐患,同时铁路路基沉降是一个复杂三维的过程,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非常多,给沉降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
而现有的路基沉降监测技术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测量方法不断改进,测量仪器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常用的沉降测量方法有:水准仪测量法、沉降板、剖面沉降仪、单点沉降计等。上述测量方法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安装或使用不方便,以及受外界影响大,尤其不适合在铁路运营期内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满足工程适合在铁路运营期内使用的、测量精度要求、操作简便、成本合理的测量方法或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力微压测量的沉降监测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液力微压测量的沉降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以及储液装置;
多个分别布置在各路基沉降监测点的监测传感装置;
与所述储液装置和各所述监测传感装置相连通的液体输送管;
以及通过线缆与各监测传感装置相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装有用于采集信号并进行换算的软件,用于将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转化为沉降相关数据;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内设置有与所述服务器相连接的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将处理转化后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差异沉降值、沉降速率和沉降趋势曲线,同时利用铁路沿线的沉降观测网基点高程坐标对相对沉降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绝对沉降值,执行对路基、路桥过渡段和桥梁沉降的实时、在线、连续的监测与预警。
优选地,所述监测传感装置布设在轨道路基边坡、路桥过渡段的混凝土台以及桥梁上,通过线缆、液体输送管及气管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还进行自检自控,判断所述沉降量数据是否有异常,在确定有异常时,生成设备故障报告,上报故障报告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誉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誉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45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