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法兰的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4790.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9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亮;黄广明;李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加士特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3/18 | 分类号: | F16L23/18;F16L23/0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兰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法兰的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连接端面上分别设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一沟槽和与第一沟槽相对应的第二沟槽,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互配合并形成可供密封件放置的密封空腔;密封件包括本体、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环设在本体的上侧且与第一沟槽的槽壁相抵,第二密封圈环设在本体的下侧且与第二沟槽的槽壁相抵,第三密封圈环设在本体的外侧且与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连接处相抵。采用本发明具有密封性能强,防渗性能强,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法兰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石油、石化、能源行业中,阀门、管道、储罐等一般使用法兰连接,在法兰的两侧分别开有梯形沟槽,在沟槽处放置密封件,密封件一般使用碳钢或不锈钢材质,法兰通过螺栓预紧,使法兰密封面对密封件形成压力,密封件被压紧变实,并填满法兰密封面上凹凸不平的间隙,阻止了介质通过密封件内部毛细孔的渗透性泄漏和密封面间的界面泄漏,从而实现预密封。
但是一般单纯的金属密封件的弹性不好,在螺栓的紧固压力下会发生永久变形,介质压力的升高会使法兰和连接螺栓变形,这种变形导致密封面间的相对分离,紧固力逐渐降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整个金属密封体系变得松弛,金属密封件没有跟法兰紧密贴合,金属密封件和法兰对偶片都会发生变形,同时受到雨水和灰尘等的侵蚀,法兰就会发生渗漏,密封失效;
另外法兰对偶件之间留有安装空隙,密封件有一部份是外露在空气中,法兰对偶件和碳钢材质密封件容易被空气中的雨水和灰尘腐蚀,密封面被破坏,造成密封失效。密封件一旦损坏,停产维修阀门、管道等成本非常高,而且管道泄漏更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法兰的密封结构,其密封性能强,防渗性能强,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法兰的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的连接端面上分别设有呈环形布置的第一沟槽和与所述第一沟槽相对应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相互配合并形成可供所述密封件放置的密封空腔;所述密封件包括本体、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设在所述本体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壁相抵,所述第二密封圈环设在所述本体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壁相抵,所述第三密封圈环设在所述本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连接处相抵。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本体的内侧环设有第四密封圈,且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连接处相抵。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后,所述本体的外侧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相抵,所述本体的内侧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相抵。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空腔为梯形空腔,所述本体的外侧上下端面和内侧上下端面均为与所述密封空腔相配合的斜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本体的上侧与所述第一沟槽之间形成第一空隙,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所述本体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沟槽之间均形成第二空隙,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空隙内。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后,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四密封圈均处于被挤压状态。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本体的上侧的外周,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本体的下侧的外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密封圈固设所述本体的外侧的中央,所述第四密封圈固设所述本体的内侧的中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加士特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加士特密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4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