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地质数据融合一体化存储管理及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4941.8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彭玉明;杨振华;王海会;袁春鸿;吴婧;皇甫进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H04L67/568;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地质 数据 融合 一体化 存储 管理 综合利用 系统 | ||
一种区域地质数据融合一体化存储管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地质数据提取及地质数据预处理模块,地质表层建模模块,服务器,地质数据库,查询模块等,用于对三维地质模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利用写缓存机制,有效提升海量小文件包的写入吞吐,还利用分布式的写缓存结构可以使得所有的分布节点都可以参与到文件的缓存和合并过程当中,加速文件的合并和后续的处理查询操作,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存储量,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地质数据融合一体化存储管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三维地学建模是由勘探地质学、数学地质、地球物理、矿山测量、矿井地质、GIS、图形图像学、科学可视化等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对复杂的地质现象经过抽象化处理后,通过复杂的建模算法模拟出地质模型数据,用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最终表达地下的地质情况。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三维地学建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三维地学空间模型或建模方法。从三维建模方法的基本元素来看,可以分为基于面表示的模型、基于体元的模型和混合数据模型。
目前,地质建模一般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即“专业数据源处理—结构建模—三维应用”,这种建模方式称为地质地学“静态建模”。由于地质静态建模中的交互建模先要将建模区分割成多个建模单元分别建模,最后合并成整个结构模型,这样会造成建模数据量大、分块手动交互建模、投入人员多、建模周期长、模型更新困难等问题。并且数据一致性及完整性无法保证(原始专业模型与建模成果模型分离)。而建模完成后,其需要根据精确的测量或者地质的变化进行更新,而自动建模方式,则是自动或半自动的将数据量比较小、地质复杂度比较低的源数据构建为结构模型,其适应于建模源数据量比较小、可处理的地质复杂度低的建模场景,一般无法进行更新,需要采取全部模型重新建模。并且,现有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过程大都基于建模区域的钻孔数据,对于其建模区域的表层结构并未进行处理。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在三维地质体建模过程中,能够用于建模的数据已经成为瓶颈问题。三维地质数据是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表达的基础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地质数据库。地质勘测人员通过地质数据库可以更好地识别、管理和分析海量、抽象的地质体各种数据为分析、挖掘出三维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信息以及观察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分布趋势、储量计算等工作做充分的准备,提高指导矿山生产与管理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区域地质数据融合一体化存储管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利用写缓存机制,有效提升海量小文件包的写入吞吐,还利用分布式的写缓存结构可以使得所有的分布节点都可以参与到文件的缓存和合并过程当中,加速文件的合并和后续的处理查询操作,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存储量,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地质数据融合一体化存储管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
地质数据提取及地质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地质区域的钻孔数据,将钻孔数据按照钻孔的类别编号和钻孔数据容量进行分类;在同一类钻孔数据中,选择这类中的标准钻孔数据,计算这类中的其他钻孔数据与标准钻孔数据的异同值,将标准钻孔数据和异同值按照预设的格式存储于服务器中;
地质表层建模模块,其包括表层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质区域表层的表层数据,表层数据为深度数据和拍摄数据;
服务器,用于存储钻孔数据和表层数据,其包括第一缓存装置和第二缓存装置;
其中,第一缓存装置包括缓存处理模块、缓存器和存储器,具体的:
缓存处理模块,用于将同一类钻孔数据设置为小文件包写操作进缓存器;
缓存器,用于将小文件包缓存在内存后,小文件包将根据不同的查询,进行相应的小文件包合并操作,合并成为大的钻孔数据文件包之后,传输至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大的钻孔数据文件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未经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4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