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琼脂糖和黄原胶的增稠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5345.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诚贇;王峥;乔小玲;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Q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琼脂 黄原胶 增稠剂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稠剂组合物,其包含琼脂糖和黄原胶作为增稠剂,其中,所述琼脂糖和黄原胶的总量为0.2‑2重量%,所述琼脂糖与黄原胶的重量比为1:5至5: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增稠剂组合物在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外用剂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增稠作用的琼脂糖-黄原胶组合物及其在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消费升级,消费者的皮肤护理意识同样水涨船高,使化妆品零售额逐年上升。需要注意到,随着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增长,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要求与期待同样与日俱增,化妆品有良好的使用感与体验感也成为愈来愈多消费者选择化妆品时的重要依据。增稠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具有用量小、增稠明显、使用方便等特点,少量添加即可显著改变产品的流变性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工业中(参见白庆华,李鸿义;增稠剂的研究进展[J],煤炭与化工,2011,34(7):46-48)。
广义来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类、醚类、酯类、氧化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脂肪酸乃至无机盐的添加都可以显著改变化妆品的流变特性,而将之归入增稠剂(参见刘义,高俊;化妆品用增稠剂[J],日用化学工业,2003,33(1):44-48)。但这些广义范畴的增稠剂,除改变化妆品流变特性外,对化妆品的乳化和功效达成亦有关键影响,此外还受到粘温关系的极大制约。如希望通过改变其种类或用量对化妆品流变性质及肤感进行调节,一则调变范围有限,二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限制,因而难度相当之大。
相比之下,水溶性高分子大多为非温敏性,对配方流变性、触变性有广泛调节,有助于配方稳定性的提升,并对化妆品主要功效的达成影响不大,使其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例如,岳娟等(岳娟,蒋立刚,申奉受,毕永贤;常用增稠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的应用[J],香精香料化妆品,2017,33(4):49-55)考察了12种不同类型增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与使用感(包括铺展性、光滑度、黏腻感、吸收性、水润感、残留感、柔滑感),配方开发时可依照产品需求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感,在配方开发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便利性。
常用的水溶性增稠剂包括聚糖类、聚乙烯类和聚丙烯酸类。其中,聚丙烯酸类是最常用的增稠剂,因其水溶物透明、增稠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以及生产设备要求较低(王曙东,刘文雅;凝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J],中国药业,2010,19(21):1-4)。
然而,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在酸性及高离子性条件下,其增稠能力会急剧下降。例如,刘晓敏等(刘晓敏,龙春霞;化妆品用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性及耐离子性分析[J],日用化学工业,2017,47(6):341-344)报道了五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在加酸或加盐后均显著失粘。本申请的相关实验亦发现相同现象(参见测试例1-3)。丙烯酸类增稠剂的不稳定性的原因在于电解质的加入削弱了增稠剂胶束表层的双电层,继而削弱胶束表面同性电荷之间的斥力,导致胶束本身形状改变以及胶束间相互作用的削弱(张珊,赵华,邓颖妹,王楠;化妆品增稠剂的流变学特性研究[J],当代化工,2014,43(4):580-5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5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油祛痘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可调整多用途整合式家具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