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促铁吸收活性的虾源九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5581.3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娜;王彤彤;林松毅;崔蓬勃;王迪;姜鹏飞;刘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张蕊;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吸收 活性 虾源九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虾源九肽及其应用,所述虾源九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Asp‑Thr‑Asp‑Ser‑Glu‑Glu‑Glu‑Ile‑Arg,分子量1093.05Da。本发明所述虾源九肽使用多肽合成仪,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高相液相色谱纯化、冷冻干燥而得。所述虾源九肽能够抵御胃肠道消化,经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转运时间90min时,Fe2+转运量为65.6±12.6μg/mL;可增强铁的递送能力,用于功能性保健品、营养强化食品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营养强化食品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源九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铁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成年男性体内含量为50mg,成年女性体内含量为35mg。人体主要通过肠道对铁的吸收来实现对铁的调控,人体每天损失1~2毫克的铁,通常经过膳食补充来获得,膳食中的铁进入人体,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部被吸收。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其吸收率较高,为15%~35%。然而,我国居民膳食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摄入后在人体肠道环境下会受到pH的影响形成不可溶的氢氧化铁沉淀,导致吸收率很低,并且饮食中多种膳食因子如多酚类化合物以及草酸植酸也会影响其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铁缺乏症的出现。因此,如何改善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有研究表明,一些“肉类因子”对提高铁的吸收利用具有积极作用。食源性促铁吸收活性肽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增强铁的生物利用度。食源性促铁吸收活性肽的来源广泛,通常具有较小的分子量,能够改善铁在肠道中的转运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质谱鉴定从南极磷虾胰蛋白酶水解物中获得的具有促进铁离子吸收功能的虾源九肽,可应用于功能性保健品、营养强化食品等领域。本发明以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来评价虾源九肽递送铁离子的功能。
一种虾源九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为Asp-Thr-Asp-Ser-Glu-Glu-Glu-Ile-Arg,缩写为DTDSEEEIR,分子量1093.05Da;其中,
Asp表示英文名称为Aspartic acid,中文名称为天冬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Thr表示英文名称为Threonine,中文名称为苏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Ser表示英文名称为Serine,中文名称为丝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Glu表示英文名称为Glutamic acid,中文名称为谷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Ile表示英文名称为Isoleucine,中文名称为异亮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Arg表示英文名称为Arginine,中文名称为精氨酸的氨基酸相应残基。
本发明所述的氨基酸序列采用标准Fmoc方案,通过树脂的筛选,合理的多肽合成方法。将目标多肽的C-端羧基以共价键形式与不溶性的高分子树脂相连,以此氨基酸的氨基为起点,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肽键,重复该过程,形成目标多肽序列,再将肽链与树脂分离,得到目标多肽产物。多肽合成是一个重复添加氨基酸的过程,固相合成顺序从C端向N端合成。合成完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液氮速冻,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多肽成品。
本发明制备的虾源九肽DTDSEEEIR具有一定的抵御胃肠道蛋白酶消化的能力,具有经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递送铁离子的能力。在Fe2+含量为60mg/mL,虾源九肽:Fe2+摩尔比为1:2时,经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转运时间90min时,Fe2+转运量为65.6±12.6μg/mL;而相同Fe2+浓度的FeSO4溶液,经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转运时间90min时,Fe2+转运量仅为44.7±6.0μ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5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