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秸秆复合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6671.4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李森;许明言;张杨;徐思遥;张宏玲;宋一帆;唐俊杰;殷曰彩;陈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24 | 分类号: | C01B32/324;C01B32/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秸秆 复合 生物 活性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秸秆复合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城市污泥为主原料、农业废弃物为辅料、木焦油为粘结剂充分混捏后进行造粒、烘干,得到污泥‑秸秆复合颗粒;(2)将污泥‑秸秆复合颗粒送入炭化炉中,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同时炭化和活化,得到产物污泥基生物质活性炭与热解气,其中,污泥基生物质活性炭冷却后包装;(3)热解气经除尘、净化后,得到木焦油、木醋液和不凝气体,不凝气体返回炭化炉作为燃料,木醋液部分返回喷入炭化炉中作为活化剂,木焦油则作为造粒原料循环使用。本发明利用污泥和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制备方法简单,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分质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秸秆复合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活性炭的需求量达到69万吨,作为制造活性炭的主要原材料椰壳、果壳、木材和煤,现在已经产生提供紧缺的情况,急需解决替代性原材料。
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有机碳含量较高,与传统制备活性炭材料有一些相类似性,以污泥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作为新型处理污泥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污泥替代煤、木材、果壳制备活性炭,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污泥利用率,不仅解决了污泥分质资源化利用技术问题,同时也拓展了活性炭原料来源。
现有研究主要以提高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或者提升对于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这两方面展开研究,包括污泥预处理、添加剂类型、炭化条件、活化条件、后处理等问题上进行改进与优化。在活化方式的研究中,化学活化被证实比物理活化更易于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但是化学活化所带来的高成本、二次污染等问题也有待学者们研究解决。
如中国专利CN101423212A公开了一种利用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及污泥活性炭,其制备方法:按照1000000重量份的水处理厂的污泥加入50-100分重量的絮凝剂和2-10重量份重金属螯合剂;将得到的污泥配料置于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脱水、烘干;得到的污泥配料置于半干馏气化炉中进行半干馏处理,然后按照重量比污泥半焦:粘合剂:调孔剂均匀捏合造粒晾晒,将得到的配料置于活化炉中进行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后进行筛分、制粉得到污泥活性炭。
专利CN108479702A涉及一种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污泥经过干燥、研磨、筛分、洗涤后,通过管式400-700℃炉焙烧、炭化处理,再添加活化剂ZnCl2混合均匀后经过管式炉焙烧500-650℃,活化后的活性炭用于室内除甲醛。
专利CN107824158A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方法,干化污泥交联剂ZnCl2,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有机粘合剂,通过煅烧高岭土增加污泥活性炭的可塑性,机械造粒后成为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良好的吸附特性。
综上可知,目前关于污泥制备活性炭的相关文献及报道较为常见,但是,上述污泥基活性炭材料采用的是炭化和活化两段式工艺,能耗高,另外,化学活化会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污泥-秸秆复合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解决市政污泥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问题,并得到一种性能优异的污泥基生物质活性炭。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污泥-秸秆复合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城市污泥为主原料、农业废弃物为辅料、木焦油为粘结剂充分混捏后进行造粒、烘干,得到污泥-秸秆复合颗粒;
(2)将污泥-秸秆复合颗粒送入炭化炉中,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同时炭化和活化,得到产物污泥基生物质活性炭与热解气,其中,污泥基生物质活性炭冷却后包装;
(3)热解气经除尘、净化后,得到木焦油、木醋液和不凝气体,其中,不凝气体返回炭化炉作为燃料,木醋液部分返回喷入炭化炉中作为活化剂,木焦油则作为造粒原料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较高安全性的熨烫电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托架式钢结构塔吊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