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7189.2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吉梓维;李根雨;金生洙;王泽宇;李国祥;韩好;方太盛;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G01N1/28;G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刘荣娟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焊接 效果 测试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加工成第一电芯,并标记所述第一电芯;将质量合格的极片加工成第二电芯;对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采用相同工艺进行极耳焊接;选取所述第一电芯进行焊接效果测试。本申请所述的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使用极耳焊接前段工艺中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制备成第一电芯,利用所述第一电芯来作为焊接效果抽检测试的样品,可以减少对质量合格的电芯的浪费,并且所述第一电芯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性能及安全性更是尤为重要。锂离子电池内极耳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连接,其焊接的牢固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寿命及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检验极耳焊接效果的方法均具有破坏性,检测后的电芯均会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来减少因检测而造成的电芯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可以减少因检测而造成的电芯浪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包括:将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加工成第一电芯,并标记所述第一电芯;将质量合格的极片加工成第二电芯;对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采用相同工艺进行极耳焊接;选取所述第一电芯进行焊接效果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选自裁片工艺和叠片工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不合格包括极片尺寸不合格或极片形状不合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行焊接效果抽检测试时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极片属于同一批次产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加工成第一电芯的加工条件和将质量合格的极片加工成第二电芯的加工条件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采用相同工艺进行极耳焊接的方法包括超声波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取所述第一电芯进行焊接效果测试为每300个至500个进行极耳焊接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中选取一个第一电芯进行焊接效果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焊接效果的方法包括拉力测量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焊接效果时将极耳与极片连接处的部分极片裁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与极片连接处的部分的长度为10毫米至20毫米。
本申请所述的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使用极耳焊接前段工艺中质量不合格但极耳完整的极片制备成第一电芯,利用所述第一电芯来作为焊接效果测试的样品,可以减少对质量合格的电芯的浪费,并且所述第一电芯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中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表示类似的结构。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示例性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其他方式的实施例也可能同样的完成本申请中的发明意图。应当理解,附图未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锂电池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极耳焊接效果测试方法中极耳焊接好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