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键式补胎工具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7197.7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力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3/02 | 分类号: | B29C73/02;B60S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冯尚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键式 补胎 工具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一键式补胎工具,包括补胎液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泵芯总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泵芯总成通过一硬管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泵芯总成包括一充气泵,一充气管,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分别与泵芯总成以及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控制单元的预设数据,在使用时无须担心气压不足或气压过高,降低了使用风险,且该补胎工具实现一键式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难度,电源线采用USB接口,增加了电源来源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胎充气补胎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键式补胎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轮胎被扎穿而出现漏气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时,汽车往往不在维修点附近,甚至在荒郊野外,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快速地对漏气的轮胎进行修补的装置。
现有的市场上大多数以打气泵为主,能实现打气和补胎两种功能的还为数不多,目前市场上补胎工具存在诸多缺点,如市场上的打气泵造型也比较复杂,功能键设置过多,不易操作;电源线均为圆柱形插头,不能与USB接口共用;打气或打胶需要使用两根胶管切换才能实现,最重要的是需要人工根据经验确定往轮胎打多少气,新手司机或者往常不注意的人群,往往不知所措,打少了影响轮胎使用寿命,打多了有爆胎风险,影响驾驶安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键式补胎工具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该补胎工具内的控制单元,进行预设数据,使得补胎工具的使用实现傻瓜式操作。
本发明一键式补胎工具,包括补胎液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泵芯总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泵芯总成通过一硬管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所述泵芯总成包括一充气泵,一充气管,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分别与泵芯总成以及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气管与充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充气管端头设置有与轮胎充气嘴适配的充气接头,所述补胎液罐连接在充气管中段,所述硬管设置在充气泵上,所述硬管端头开口处为压气口,所述压气口与压力传感器接触。
进一步,一键式补胎工具控制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1)、所述控制单元预先写入控制程序,具体的为目标总气压值、判定充气状态以及打胶状态;
(2)、判定充气状态以及打胶状态具体为,充气过程中气压从0升至2.5bar,该过程时平稳过度,气压没有跳跃起伏,系控制单元会自动识别为充气状态;打胶过程由以下状态识别,其一,启动充气泵时,气压会瞬间到达气压值范围3.5-4.5bar;其二,打胶时因为补胎液罐内存在一定背压,此时打胶压力会在一定压力范围3.5-4.5bar,持续时间20-40s,控制单元通过上述自动识别当前采用何种工作状态;
(3)、上述信息设定完成,将充气管与轮胎充气嘴连接,启动电源按钮,电源按钮下包含电源线,该电源线与汽车内USB接口连接,电源按钮启动后该补胎工具自动进行充气作业,当充气气压值达到预设值时,自动停止工作;
(4)、将充气管与补胎液罐先进行连接,然后由补胎液罐另一端的出胶口连接充气接头,再将充气接头连接到轮胎充气嘴上,启动电源按钮,自动进行打胶作业,当气压值达到预设值时,自动停止工作。
本发明提供一键式补胎工具及其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控制单元的预设数据,在使用时无须担心气压不足或气压过高,降低了使用风险,且该补胎工具实现一键式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难度,电源线采用USB接口,增加了电源来源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控制单元;3、电源按钮;4、泵芯总成;5、充气管;6、硬管;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