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PTL3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574.7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7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兵;吴睿;段振华;赵亮;田聪;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40/30 | 分类号: | G06F40/30;G06F16/335;G06F16/35;G06F16/951;G06K9/62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ptl base sub | ||
本发明属于网络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PTL3的微信群在线监控方法及系统,首先使用网络爬虫获取微信群的文本,然后使用PPTL3来描述特定的性质并生成对应的监控器,之后使用文本分类技术和关键词过滤获取性质相关的文本,进而判定性质对应的原子命题的真假,最后将原子命题组合成状态子公式输入到监控器中,如果到达TRUE节点,表明性质成立;如果到达FALSE节点,表明性质不成立;如果到达其他节点,说明当前获取到的信息无法判定性质是否成立,需要继续运行。本发明不需要对微信系统进行建模,从而避免传统模型检测方法的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并且通过结合多种技术,完成了对微信群的在线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PTL3的微信群在线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互联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互联网应用来联系好友,分享自己的动态,了解时事,发现感兴趣的东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社交网络也被叫作社交网络服务,目前比较热门的社交网络国外有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国内有微信、QQ、微博等。其中,国内最受关注、活跃人数最多的社交网络是微信。微信在推出后受到了用户的广泛使用和外界的极大关注,但微信传播信息的同时,势必会带来一些隐私和舆情上的问题。如果微信在隐私性上出现重大问题,会给广大用户带来不小的损害。而在舆情传播上,由于微信的强用户粘度以及强互动性等特点,社会热点事件容易在微信上迅速扩散,造成舆情问题。热点话题可能会存在消极的内容,影响社会安定。同时,微信上还有一些用户散发大量违法的言论,包括但不限于色情、赌博、谣言、反动等信息。如果没有对微信信息进行有力的监控,不良的信息就会危害网络环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并且不良信息在长期没有得到处理后会造成更大的公共事件。因此,监控微信系统的运行,并验证微信系统在隐私安全和舆情传播上的性质是很有必要的。传统验证软件系统性质的方法有三种:软件测试、定理证明、模型检测。测试的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测试用例,并只能通过测试用例证明程序中存在问题,而不能证明其不存在问题。定理证明技术需要用到数学推理相关的知识,并且各个推算步骤很繁琐。模型检测技术需要对目标系统进行建模,然后穷举系统的状态,复杂度比较高,容易遇到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
运行时验证技术是一种轻量级的软件性质验证方法,运行时验证技术通过监控系统运行时的行为,来判断系统的行为是否违背某些性质,一旦系统的行为违背性质,监控器能立即给出警告。运行时验证技术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只关心系统运行时的执行轨迹,降低了验证时的复杂度。运行时验证技术在验证系统的性质时可以是实时的,通过监控系统的不断运行,判断系统是否满足性质。跟定理证明相比,运行时验证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更高,验证速率更快。同测试相比,运行时验证并不依赖于人员的经验,也不需要选取适当的测试用例。运行时验证是形式化的一种方法,便于扩展,在描述性质上也比较方便。同时,若采用模型检测的方法,模型和实际社交网络系统是分离的,模型并不能反映社交网络的实际行为,即不具备实时性。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采用传统的模型检测对微信群的性质进行验证分析,由于微信系统功能复杂,存在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且不具备实时性。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传统验证微信群性质的方法是模型检测,但模型检测需要对整个微信系统进行建模,微信是大型的社交网络,建模困难,并且会存在状态空间爆炸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监控微信群的方法,利用运行时验证技术判断微信群特定性质是否成立。本发明不需要对微信进行建模,复杂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PTL3的微信群在线监控方法及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锁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