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7720.6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1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唐良冬;王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桃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80;G01S3/50;G01S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韩岳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天线 定时 切换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基带端中基准位和存储天线切换信息信号所在帧之间延时为第一时间差;确定天线切换信息中第一天线从基准位到切换至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一天线切换时间差;第一天线切换时间差乘以时钟频率所得的第一乘积,作为对应于基带处理时钟的第一时钟个数;当解析到基准位时,启动数量为第一时钟个数的时钟计数器;当时钟计数器超过第一阈值时,第一天线切换至工作状态。因此,通过在基带端无线帧中设置基准时间,并基于天线端无线帧到基带端无线帧基准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精确计算出天线的切换时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蓝牙(英文Bluetooth,注册商标))虽然在定位领域已经有得到应用,但是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蓝牙信号强度RSSI来判断设备的远近,其精度能够到达米级;而且需要至少三个设备一同参与。利用设备到几个AP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大概位置,在平面内,对精度不是很敏感的应用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有精确定位需求的场景,蓝牙显得就不够了。
为了弥补现有室内定位技术的缺陷,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已经制定支持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和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的蓝牙协议,通过利用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信号的方向信息来大幅度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278340.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到达角度确定方法包括:首先接收端设备通过多天线接收发射端设备发送的载波信号,然后根据载波信号生成基带信号,进而从基带信号中采样所述多天线的波形在不同采样时刻对应的采样点的相位信息,确定所述多天线的每个天线的n个相位值,并且接收端设备对每个天线的相位值加权取平均,得到每个天线的相位均值,最终根据各个天线的相位均值计算所述载波信号的到达角度,这样可以提高到达角度的计算结果精度。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虽然对从提高采样点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提高了出发角度的计算精度;但是现有技术缺少如何实现天线精确定时切换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通过多天线切换实现定位的技术方案中,缺少如何实现天线精确定时切换的解决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在基带端无线帧中设置基准时间,并基于天线端无线帧到基带端无线帧基准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精确计算出天线的切换时刻。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天线定时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基带端中基准位和存储天线切换信息信号所在帧之间延时为第一时间差;其中,所述天线切换信息被用于控制多个天线能够按照预定的顺序切换至工作状态;
获取所述基带端无线帧到天线端无线帧之间的延时为第二时间差,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确定所述天线切换信息中第一天线从基准位到切换至工作状态之间的第一天线切换时间差;
所述第一天线切换时间差乘以时钟频率所得的第一乘积,作为对应于基带处理时钟的第一时钟个数;
当解析到基准位时,启动数量为第一时钟个数的时钟计数器;
当所述时钟计数器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天线切换至工作状态。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钟频率大于或等于100MHz,所述时钟频率对应的时钟周期小于或等于10ns。其中,将天线切换时间差乘以时钟频率所得的第一乘积,作为对应于基带处理时钟的时钟个数,这样可以提高切换的精度;例如,芯片基带处理时钟一般大于或等于10MHz,那么时钟周期的精度就小于或等于10ns,这样天线切换精度就是基带处理时钟的精度能够达到ns级精度,远小于标准规定的1us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桃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桃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