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936.2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瑞;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01K7/02 | 分类号: | F01K7/02;F01K9/00;F01K13/00;F01K17/02;F01K21/00;F04B9/12;F04B35/00;F04B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循环 动力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连通第二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压缩机分别有蒸汽通道连通高温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连通膨胀机,冷凝器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直接与压缩机连通和经第三膨胀机与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热源的温度随着热的释放而降低,热源是变温的。在以化石燃料为源头能源时,热源同时具有高温和变温的双重特点,这使得基于单一热力循环的动力装置难以将更多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其中的优质燃料来说,可以采用传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得到高的热效率,但仍然存在造价高、投资大、热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以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为例,其热源属于高温且为变温热源;当以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为循环工质实现热变功时,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参数运行,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导致热效率较低,这也意味着提高热效率的潜力甚大。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热能来获得动力,为此,本发明提出了热效率高、安全性强、适应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和能够应对各种燃料的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之后第二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直接与压缩机连通和经第三膨胀机与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第三膨胀机、循环泵、第二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之后第二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直接与压缩机连通和经第三膨胀机与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障碍阵列式放射源快速定位系统
- 下一篇:联合循环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