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力可调的钢横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8471.2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秦楠;梁兴;韩兴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何彩霞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钢横撑 装置 | ||
一种轴力可调的钢横撑装置,一侧基坑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有钢支撑固定端,钢支撑固定端通过钢支撑连接环与钢支撑一端相连接,钢支撑的另一端通过钢支撑连接环与钢支撑活络端相连接,相对一侧基坑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钢板,可拆卸钢板通过钢板固定翼与连接器相连接,连接器的右端设置有轴力计固定装置,轴力计固定装置内设置有轴力计,连接器的左端与钢支撑活络端相连接,电动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设置于钢支撑活络端上、底座设置于连接器上,电动液压千斤顶、轴力计与数据处理器电连接,本装置能有效节约成本、实现可重复利用、钢支撑轴力测量的自动化和远程化、大大的解放了劳动力、增加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轴力可调的钢横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特别是地铁车站的修建大多采用明挖法,明挖法中为了稳定基坑周围岩土体的稳定性,除了在基坑周边会预先布置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内部一般会布置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由于混凝土支撑一般不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往往会造成很大浪费,因此钢支撑在基坑支护中应用较为广泛。
加设钢支撑的目的是抵抗来自基坑两侧岩土体的土压力,以保证基坑稳定,基坑内部作业安全进行。由于钢支撑作用较为重要,在基坑监测中把钢支撑轴力监测作为了应测项目。但在常规测量中,一方面,当基坑中钢支撑数量较多,且基坑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测量人员一般在基坑边上进行测量,而基坑深度往往较深(5m),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测量人员除了支撑轴力的测量,还需对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围护桩水平位移等进行测量,测量任务繁重。
综上,有必要开发一套具有自动测量、自动报警的钢支撑轴力监测系统,将人员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避免测量人员对于测量数据的蓄意改动。本发明主要开发了一套集数据采集及预警的轴力可调节钢横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轴力自动调节的轴力可调的钢横撑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侧基坑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有钢支撑固定端,钢支撑固定端通过钢支撑连接环与钢支撑一端相连接,钢支撑的另一端通过钢支撑连接环与钢支撑活络端相连接,相对一侧基坑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钢板,可拆卸钢板通过钢板固定翼与连接器相连接,连接器的右端设置有轴力计固定装置,轴力计固定装置内设置有轴力计,连接器的左端与钢支撑活络端相连接,电动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设置于钢支撑活络端上、底座设置于连接器上,电动液压千斤顶、轴力计与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为:活络端钢垫板的上端设置有架设板,架设板搭接于同侧的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活络端钢垫板的左端设置有活络端伸缩轴,活络端钢垫板上活络端伸缩轴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2个千斤顶固定环,电动液压千斤顶的底座设置于千斤顶固定环中。
本发明的钢支撑活络端为圆柱形结构,钢支撑活络端与连接器相连接的一端加工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为矩形孔,活络端伸缩轴插入连接孔中。
本发明的活络端钢垫板与活络端伸缩轴之间设置有伸缩轴加强板;架设板上设置有架设板加强板。
本发明的可拆卸钢板由钢板本体和插柱连为一体构成,4根插柱均布设置于正方形钢板本体上,插柱为两相对侧面中心位置加工有三角形凹槽的矩形柱。
本发明的钢板固定翼为:固定翼本体呈L形结构,L形结构的短臂上加工有固定孔,钢板固定翼通过安装在固定孔中的螺纹连接紧固件固定于连接器右端,L形结构的长臂中心位置加工有与插柱相适应的插孔。
本发明的轴力计固定装置为:呈中空圆柱形的固定环的左端均布设置有4个连接板,连接板上加工有螺纹孔,固定环通过安装在固定孔中的螺纹连接紧固件固定于连接器右端。
本发明的钢支撑连接环两端均设置有钢支撑连接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8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