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8882.1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顾宏;陈晖;张勤羽;王克文;王笑;乔意;徐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于 既有 建构 地下 空间 基坑 围护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围护结构位置;将底板下方的土体进行加固补强或对底板进行基础托换加固;在地下空间内,沿待施工的围护结构的区域两侧分别施作一道隔墙;在两道隔墙的围合区域外侧设置扶壁柱或支撑结构;依次破除待施工的围护结构区域内的顶板和底板;在两道隔墙的围合空间内施作围护结构。本发明的优点是:既能确保既有建筑(构)筑物能够按需改造且不被损坏,又能有效地按正常施工工艺实施围护结构,而且其所需要的施工机械简单,操作难度小,施工措施成本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综合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二次开发工程中,施工围护结构时,经常会遇到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该地下空间在红线外部分需要保留,红线内部分需要拆除或部分保留,此种工况严重阻碍了围护结构的施工。针对这种情况下,目前常规的处理措施有两种,要么将红线内的地下空间结构进行拆除、完成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后再进行相应围护体施工,或者就是重新规划施工区域,绕开既有地下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在地下空间内的待施工围护结构区域的两侧分别施作隔墙,从而在确保既有地下空间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正常施工围护结构并通过既有地下空间。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围护结构的区域位置;将所述地下空间的底板下方的土体进行加固补强或对所述底板进行基础托换加固,所述加固补强的土体位于待施工的所述围护结构的区域外侧;在所述地下空间内,沿待施工的所述围护结构的区域两侧分别施作一道隔墙,所述隔墙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地下空间的底板上、顶部与所述地下空间的顶板相连接;在两道所述隔墙的围合区域外侧设置若干组扶壁柱或支撑结构;依次破除待施工的所述围护结构区域内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在两道所述隔墙的围合空间内施作所述围护结构。
各组所述扶壁柱沿所述隔墙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扶壁柱贴紧所述隔墙设置且底端固定于所述地下空间的底板上,所述扶壁柱的竖向截面呈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隔墙为钢筋混凝土墙或砖墙。
各组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隔墙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斜撑以及传力体,所述传力体贴紧所述隔墙设置,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传力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或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为刚性构件。
所述加固补强的方法为:在待施工的所述围护结构的区域外一侧或两侧的所述底板上间隔开设若干注浆孔,采用具有注浆孔的钻杆经所述注浆孔向下钻进并向四周进行水泥浆的高压注射,以使所述水泥浆与地下土体固结为一体。
所述基础托换加固的方法为:在待施工的所述围护结构的区域外一侧或两侧的所述底板上开设压桩孔,在所述压桩孔外侧的所述底板上埋设锚杆以架设反力支架,通过所述反力支架将一桩体经所述压桩孔静压至所述底板下方的土体中至设计深度,所述桩体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管桩、钢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之后在所述压桩孔处设置混凝土浆进行封桩,以将所述桩体与所述底板形成整体,实现所述基础托换加固。
破除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方法采用水力破除、绳锯切割、金刚石薄壁排孔切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当所述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时,在完成对所述围护结构区域内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破除之后,在两道所述隔墙的围合空间内向下开挖土体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深度,之后布置钢筋笼并灌注水泥浆以形成所述地下连续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8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