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班付费升舱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9178.8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伟;佟业新;李佳龙;唐红武;薄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20/02;G06F16/9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党建华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班 付费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班付费升舱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服务推荐模块、订单管理模块、航司接口模块,其中,服务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航司升舱规则,获得可升舱航班信息,并推荐给可享受升舱服务的旅客;订单管理模块,用于获取航班剩余空位、管理旅客订单、支付和退还升舱费用等;航司接口模块,用于与航司同步升舱数据。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在旅客购票后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民航信息提供商,或者对接过本发明系统的航司渠道,获取推荐升舱服务的机会。当航班头等舱有剩余座位,就有机会获得升舱机会,无需专门在柜台询问或者等待登机口抢购升舱,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为旅客提供了新的升舱服务模式,实现精准服务高价值旅客的目的,增强旅客的出行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班付费升舱系统和方法,属于民用航空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和旅客日益高涨的生活品质追求,越来越多的旅客希望享受高品质的出行体验,而付费升舱服务有效地满足了该类旅客的需求。首先,航空公司层面,航班舱位为非耐久性产品,当飞机起飞时,未卖出的头等舱或商务舱不能储存到下一航班,而是直接失去销售价值,无法给航空公司带来任何收益。而这时,通过付费升舱服务,一方面给航空公司带来额外收益,另一方面使旅客享受了高品质出行体验,可增加旅客对航空公司的黏度,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其次,旅客层面,可以支付较少费用,享受高品质出行。因此,付费升舱是一个双赢的服务模式。现有升舱主要靠航司邀约或旅客在登机口抢购的方式实现升舱,普通旅客很难接触到这种机会。随着第三方民航信息服务的出现,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丰富的旅客数据,可以帮助航空公司筛选高价值潜在旅客。通过第三方民航信息服务商投放付费升舱服务,可以精准服务于高价值旅客,培养特定旅客对航空公司的忠诚度,有效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航班付费升舱系统和方法,可以根据航司规则和旅客价值进行升舱推荐,并完成自助升舱,实现精准服务高价值旅客的目的,增强旅客的出行体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航班付费升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推荐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外部接口模块,其中,服务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航司升舱规则,获得可升舱航班信息,并推荐给可享受升舱服务的旅客;订单管理模块,用于获取航班剩余空位、管理旅客订单、支付和退还升舱费用等;航司接口模块,用于与航司同步升舱数据。
优选地,所述服务推荐模块包括航司规则配置子模块和旅客价值评价子模块,其中,航司规则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航司的要求,对可升舱航班和升舱条件进行配置,生成航班升舱规则;旅客价值评价子模块根据航司升舱规则,获取满足升舱条件的旅客并进行排序,向满足升舱条件的旅客推荐自助升舱服务入口。
优选地,所述订单管理模块包括航班截载事件子模块、下单子模块和升舱子模块,其中,航班截载事件子模块用于获取航班截载事件,当航班已截载,获取头等舱剩余座位信息;下单子模块对获得升舱推荐旅客的下单后创建订单并支付升舱费用,若用户取消订单后则自动退回相应费用;升舱子模块根据航班截载事件子模块获取的头等舱剩余座位信息,对已下单并完成支付的旅客,根据旅客价值评价子模块排序结果进行排序,并依次为旅客进行升舱,未成功升舱的旅客则自动退回相应费用。
优选地,所述外部接口模块包括订单同步子模块和统计对账子模块,其中,订单同步子模块,用于将升舱订单完成情况实时同步至当前航班乘务人员手持票务设备上;对账统计子模块,用于定期将系统订单和升舱费用,与对应航司进行数据核对和统计分析。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航班付费升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向满足升舱条件的旅客推荐航班升舱服务;
步骤S2、旅客下单升舱并支付相应费用;
步骤S3、根据航班截载头等舱剩余座位信息和旅客排序完成升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9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