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射频识别卡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0891.4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随群;高祥;李洪燕;张新锐;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B65H16/00;B65H20/02;B65H41/00;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科航尚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4 | 代理人: | 吴疆 |
地址: | 64300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射频 识别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射频识别卡制作方法,该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如说明书和附图1所示,包括:送料台、料盘滚轮、传送料带、送料轮、压料轮、光电探测器、剥离标签轮、收料轮、机械手、吸气气缸、PVC卡纸、按压气缸、层压机、制卡机、电测机。该方法采用电测合格的单面粘胶式传送料带,实现快速自动化制卡,避免了制卡过程芯片和天线连接不良或不牢固造成的射频识别卡不良率高和识别不稳定的问题,制卡过程采用自动化机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RFID射频识别卡制作方法和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智慧城城市的建设,射频识别技术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比如,射频识别技术在门禁、ETC、校园卡、交通、购物、物品追踪等领域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阅读器通过发射射频信号,读取RFID射频识别卡(标签)的信息,同时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数据。射频识别技术以非接触式获取数据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识别效率,因此射频识别卡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目前射频识别卡的制作方法有:一、芯片和天线分别制作,然后放置在卡片的基槽中,在通过焊接或者压接的方式连接芯片和天线,最后封装卡片。该方法存在卡片厚度大、制作工序复杂、芯片和天线连接的不良率不易控制等问题。二、天线在基板上通过蚀刻的方式制作,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芯片和天线连接,最后封装制卡。该制作工艺存在蚀刻天线时精度不好控制,影响天线的电气性能。三、天线通过绕线方式在卡片基槽中制作,然后将天线的引线去掉绝缘层与芯片焊点表面的导电胶连接在一起,通过层压基材使芯片和天线连接在一起,封装制卡。该方法虽然制作的卡片相对较薄,但高温层压过程不可控,成品的优良率不易控制。
针对上述射频识别卡制作工艺存在的问题,射频识别卡制作工艺简单、快速、成品优良率可控制的制作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RFID射频识别卡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电测合格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避免了制卡过程芯片和天线连接不良或不牢固造成的射频识别卡不良率高和识别不稳定的问题,RFID射频识别标签根据需求制作成不同样式和大小,制卡过程采用自动化机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良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送料台、料盘滚轮、传送料带、送料轮、压料轮、光电探测器、剥离标签轮、收料轮、机械手、吸气气缸、PVC卡纸、按压气缸、层压机、制卡机、电测机。
所述送料台包括料盘滚轮、传送料带、送料轮、压料轮、光电探测器、剥离标签轮、收料轮。料盘滚轮是从动轮,无主动力,主要作用是固定传送料带的料盘,传送料带绕过送料轮和压料轮,传送料带再绕过剥离轮,最后传送料带废料通过收料轮回收。送料轮是主动轮,由电机控制转速,送料轮逆时针方向旋转,和压料轮配合共同固定传送料带。剥离标签轮和收料轮上下竖直对齐,收料轮是主动轮,顺时针方向旋转,转速大小与送料轮保持一致,负责回收剥离标签后的传送料带废料。光电检测器固定在剥离轮前端,标签经过光电探测器时,黑色标示块触发光电探测器,同时向机械手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机械手手臂末端连接吸气气缸,吸气气缸吸附RFID射频识别标签,和剥离标签轮共同作用剥离标签。机械手将剥离的标签转送到PVC卡纸,由按压气缸压紧标签,固定好标签的卡纸被传送到层压机,对RFID射频标签进行封装,封装完毕,将封装后的卡纸传送给制卡机,完成RFID射频识别卡的剪切制作,制作完毕的RFID射频识别卡,经电测合格后即可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采用电测合格的单面粘胶式传送料带,实现快速自动化制卡,避免了制卡过程芯片和天线连接不良或不牢固造成的射频识别卡不良率高和识别不稳定的问题,自动化机台制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RFID射频识别卡制作方法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送料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0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