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安全智慧管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1451.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3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騊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润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5 | 分类号: | H04L67/125;H04L67/10;G08B25/10;G08B21/18;G08B21/24;G05B19/418;G08B7/06;G08B1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安全 智慧 系统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0月10日、申请号为201811178803.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慧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城市安全智慧管控系统。它包括设置在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物联网采集模块、智能传感器,设置在云服务端的中央服务调度模块、业务引擎模块、数据分析引擎、告警联动模块、终端接入引擎、终端运维引擎和预警通知模块,以及用户App,PC端;其中,用户App、PC端以及智能传感器分别与云服务端连接。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0月10日、申请号为201811178803.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慧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城市安全智慧管控平台及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物联网安全产品由于受限于物联网技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网络传输,通讯信号强度、外界干扰等因素,同时要考虑多款传感器设备管理,多种接入方式管理,多种数据形式联动处理,多种网络传输融合,多种安全场景组合,因此在此要求至少,本产品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集中解决产品对接外部传感器时的接入物理设备多样性,传递数据多样性,预警联动场景智能化问题,安全告警处理及时性,安全环境要求多样性,使实际在使用过程中更贴近应用。
物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在安全领域,往往采用需要软件技术配合进行,而软件技术所搭建的管控系统,往往是物联网和智慧应用建设的核心关键,但很多软件系统的往往会限制整个应用,无法实现真正的物联网智慧安全管控;
物联网技术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传统会与本地的软件进行数据通讯,而每个物联网设备的功能不一,往往也造成了,本身对信号处理流程的不一样。
物联网技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在本地如果发生安全事件,往往会有很多人相关的联动机制,且需要根据发生事件的当地环境进行处理,如应急的监控,应急的联防报警等,因此在这里亟待需要更新一整套相关技术进行系统建设,以保证对安全的智慧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安全智慧管控平台及管控系统,应用在智慧安全领域,将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通过上传到管控系统上或者相关服务器上。并根据该物联网设备的状态,启动相应的业务流程,同时可以针对于采集到的环境信息的状态,采集到的信息综合分析后,判定环境的安全等级,启动相应的等级的业务流程,本发明系统可以有效分辨出与自己连接的传感器信息,如传感器型号,传感器类型,传输信息等。本发明系统通过独创的多等级的业务流程处理方式,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后,该信息根据所判断,可以执行不同的业务流程,启动相应的安全场景下的业务流;本发明支持多种网络连接方式,支持有线、无线连接,同时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通过中央服务端的核心,服务调度模块,将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根据分析引擎的环境结构模型或者数据模型判断,启动后续应对的数据业务流程,并通过优先级提高相应业务的流程执行,可以将信息和数据及时上发到相关的物用户进行通知;本系统在网络技术方面采用了Zigbee和NB-IoT等通讯方式与多类型传感器进行无线对接,同时本发明采用了模块化的软件技术,可以增加更多的应用功能。
本发明提供城市安全智慧管控平台,包括如下16个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1),用于管理设备基础信息、控制设备功能、记录设备日记、设备归类管控以及对撤回设备进行设备信息重置;
预警管理系统(2),用于对行政区划网格信息配置和各个街道网格员信息配置,对所在区域下设备告警信息进行汇总管理,将告警信息通知到对应配置的人员;
巡检管理系统(3),用于对所在辖区范围内所有物品进行电子标签化管理,实时了解所属辖区物品当前情况,跟进基层人员工作动向、每日巡查结果统计,配合上级专项整治提供数据依据,制定并下发巡检任务、跟进任务执行过程情况、查看任务执行结果,应急联动信息配置,应急事件上报信息查看,对需巡检企业统一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润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润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1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吸能元件
- 下一篇:一种高速列车的速度跟踪控制方法和自动驾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