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1600.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14 | 分类号: | B01J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许庆胜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核壳式 氧化 海藻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的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内油相流体、水相流体和外油相流体在微流控装置形成油/水/油双重乳液液滴,所述水相流体包括碳酸钙纳米颗粒、氧化海藻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b)在所述油/水/油双重乳液液滴的下游引入含有机酸的酸性油相流体,所述油/水/油双重乳液液滴的水相释放钙离子并与所述氧化海藻酸钠交联形成凝胶状的氧化海藻酸钙壳层,得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
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第一锥形毛细管、第二锥形毛细管、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
所述第一锥形毛细管的尖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锥形毛细管的尖端内,所述第一锥形毛细管和所述第二锥形毛细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外管内,所述第二锥形毛细管套接于所述第二外管内;
在所述第一锥形毛细管尾部固定注射针头作为第一液体入口;
在所述第一锥形毛细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的交界处固定注射针头作为第二液体入口;
在所述第二锥形毛细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的交界处固定注射针头作为第三液体入口;
在所述第二锥形毛细管与所述第二外管的交界处固定注射针头作为第四液体入口;
所述第四液体入口用于通入含有机酸的植物油或矿物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选自乙酸、柠檬酸和/或草酸;
所述氧化海藻酸钠的氧化度为2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钙纳米颗粒在所述水相流体的质量分数为1%~2%;
所述氧化海藻酸钠在所述水相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5%~2.5%;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所述水相流体的质量分数为1%~2%;
所述有机酸在所述酸性油相流体的质量分数为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油相流体的流速为0.02~0.1mL/h;
所述水相流体的流速为0.08~0.25mL/h;
所述外油相流体的流速为0.7~4.0mL/h;
所述酸性油相流体的流速为3.0~5.0mL/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相流体含有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在所述外油相流体的体积分数为1%~2%。
6.一种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由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外径为200~400μm;
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内径为150~250μm;
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壳层厚度为50~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负载油溶性和/或水溶性的活性物质或成像剂。
9.权利要求6所述可降解核壳式氧化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在药物领域、食品领域、生物组织工程领域或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16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