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4842.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0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驰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3/26 | 分类号: | B29C73/26;B29C73/0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张炬杰 |
地址: | 45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修复 装置 | ||
1.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包括脚轮(1),底板(2),主固连气缸(3),辅助气缸(4),推把(5),控制屏(6)和主组合升降板(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环修复装置(8),平刀装置(9)和曲刀装置(10);脚轮(1)顶端与底板(2)进行螺栓连接;底板(2)顶端左后侧与主固连气缸(3)进行螺栓连接;底板(2)顶端左前侧与辅助气缸(4)进行螺栓连接;底板(2)后中部与推把(5)进行焊接;主固连气缸(3)顶端与主组合升降板(7)进行螺栓连接;辅助气缸(4)顶端与曲刀装置(10)进行传动连接;推把(5)右顶部通过平板与控制屏(6)相连接;主组合升降板(7)顶端左侧与回环修复装置(8)相连接,并且回环修复装置(8)底端后中部与底板(2)相连接,而且回环修复装置(8)左后顶部与曲刀装置(10)进行传动连接;回环修复装置(8)右后顶部与平刀装置(9)进行传动连接;
回环修复装置(8)包括电机(801),第一传动轮(802),第二传动轮(803),第一锥齿轮(804),第二锥齿轮(805),第一调速齿轮(806),第二调速齿轮(807),第三传动轮(808),第四传动轮(809),中央转传块(8010),第一弹簧杆(8011),平衡块(8012),第一辅助球(8013),装接块(8014),喷塑口(8015),槽杆(8016),第二弹簧杆(8017),第二辅助球(8018)和回环槽板(8019);电机(801)右端轴心与第一传动轮(802)互相插接;第一传动轮(802)顶部与第二传动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803)左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8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804)左顶部与第二锥齿轮(805)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805)顶端轴心与第一调速齿轮(806)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调速齿轮(806)左侧与第二调速齿轮(807)相互啮合;第二调速齿轮(807)底端轴心与第三传动轮(8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808)右前侧与第四传动轮(809)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9)底端轴心与中央转传块(8010)进行传动连接;中央转传块(8010)右前侧通过传动杆与第一弹簧杆(8011)进行传动连接;中央转传块(8010)左后侧与装接块(8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弹簧杆(8011)右前侧轴心与平衡块(8012)进行传动连接;平衡块(8012)右前中部与第一辅助球(8013)相连接;装接块(8014)底中部与喷塑口(8015)相连接;装接块(8014)顶中部与槽杆(8016)进行焊接;装接块(8014)左后侧中部与第二弹簧杆(8017)相连接;槽杆(8016)外表面顶部与回环槽板(801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弹簧杆(8017)左后侧中部与第二辅助球(8018)相连接;电机(801)底端与底板(2)相连接;第二传动轮(803)右端轴心与平刀装置(9)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4)左端轴心与曲刀装置(10)相连接;
平刀装置(9)包括第五传动轮(901),第六传动轮(902),第七传动轮(903),第八传动轮(904),第一丝杆(905),双翼传动杆(906),第一卡位滑块(907),第一切刀(908),第一直滑槽(909),第二卡位滑块(9010),第二切刀(9011)和第二直滑槽(9012);第五传动轮(901)顶部与第六传动轮(902)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902)右端轴心与第七传动轮(9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903)前侧与第八传动轮(90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904)轴心与第一丝杆(9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丝杆(905)外表面中部与双翼传动杆(906)进行传动连接;双翼传动杆(906)底前侧通过连接块与第一卡位滑块(907)进行传动连接;双翼传动杆(906)底后侧通过连接块与第二卡位滑块(9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卡位滑块(907)底后侧通过连接块与第一切刀(9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卡位滑块(907)底中部与第一直滑槽(9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滑槽(909)后左中部和后右中部均与曲刀装置(10)相连接;第二卡位滑块(9010)底前部通过连接块与第二切刀(9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卡位滑块(9010)底中部与第二直滑槽(9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五传动轮(901)左端轴心与第二传动轮(803)相连接;第二直滑槽(9012)后左中部和后右中部均与主组合升降板(7)相连接;
曲刀装置(10)包括第三锥齿轮(1001),第四锥齿轮(1002),第九传动轮(1003),第二丝杆(1004),第一传动块(1005),第一悬滑块(1006),第三弹簧杆(1007),第三直滑槽(1008),第一转接杆(1009),第三切刀(10010),第一曲滑槽(10011),第十传动轮(10012),第三丝杆(10013),第二传动块(10014),第二悬滑块(10015),第四弹簧杆(10016),第四直滑槽(10017),第二转接杆(10018),第二曲滑槽(10019)和第四切刀(10020);第三锥齿轮(1001)左前侧与第四锥齿轮(1002)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1002)前端轴心与第九传动轮(1003)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1003)前端轴心与第二丝杆(1004)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1003)右侧与第十传动轮(10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1004)外表面中部与第一传动块(10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块(1005)右中部通过连接块与第一悬滑块(1006)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悬滑块(1006)内中部与第三弹簧杆(1007)互相套接;第一悬滑块(1006)左中部和右中部均与第三直滑槽(10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弹簧杆(1007)内底部与第一转接杆(1009)互相插接;第一转接杆(1009)外表面右端与第三切刀(10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转接杆(1009)外表面左侧与第一曲滑槽(10011)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传动轮(10012)前端轴心与第三丝杆(10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丝杆(10013)外表面中部与第二传动块(10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块(10014)左中部通过连接块与第二悬滑块(10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悬滑块(10015)内中部与第四弹簧杆(10016)互相套接;第二悬滑块(10015)左中部和右中部均与第四直滑槽(10017)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弹簧杆(10016)内底部与第二转接杆(10018)互相插接;第二转接杆(10018)外表面右侧与第二曲滑槽(1001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转接杆(10018)左端与第四切刀(10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1001)右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804)相连接;第三直滑槽(1008)前中部与第一直滑槽(909)相连接;第三直滑槽(1008)后中部右侧与主组合升降板(7)相连接;第三直滑槽(1008)底中部前侧与辅助气缸(4)相连接;第四直滑槽(10017)前中部与第一直滑槽(909)相连接;第四直滑槽(10017)后中部左侧与主组合升降板(7)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驰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驰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48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