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5712.6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强;朱文白;吴春颖;曹荣吉;吴钊;纵瑾瑜;顾兴宇;陈磊磊;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0 | 分类号: | G01N2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面 疲劳 裂纹 测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阻丝放卷装置(1),设置有电阻检测电路和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上以中部的电阻丝固定点(21)起始,向两侧对称缠绕有电阻丝(3);
固定导向装置(4),包括与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轴线垂直设置的两导向辊(5),两所述导向辊(5)分别用于对由所述电阻丝(3)两侧缠绕末端引出的电阻丝(3)进行150°~180°的方向转变并导引至所述电阻丝放卷装置(1)而连入所述电阻检测电路中;
所述电阻丝放卷装置(1)和固定导向装置(4)固定设置于待测量裂纹的两侧,且保证所述电阻丝(3)长度为定值,通过所述电阻丝(3)由长度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裂纹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放卷装置(1)和/或所述固定导向装置(4)上均设置有磁性吸附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的两端通过座体结构(7)以及嵌入所述座体结构(7)内的轴承实现固定,其中,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座体结构(7)凸出设置,且与弹性复位结构连接,实现所述电阻丝(3)的弹性收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结构(7)上设置有锁定结构,用于在所述电阻丝(3)的放卷长度设定完成后对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丝放卷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盖体(12);
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为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具有供所述电阻丝(3)引出的敞开端,所述第一盖体(12)对所述敞开端的局部进行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的侧壁上嵌设有金属带(13),分别设置于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的两侧,用于将所述电阻丝(3)连入所述电阻检测电路中;
所述电阻检测电路中的各部件分布于所述安装腔体中位于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两侧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装置(4)包括第二壳体(41)和第二盖体(42);
所述第二壳体(41)内部为安装腔体,具有供所述电阻丝(3)引入的敞开端,所述第二盖体(42)对所述敞开端的局部进行覆盖;
所述导向辊(5)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壳体(41)和第二盖体(42)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内与所述电阻丝收放卷辊筒(2)平行设置有覆膜放卷辊筒(8),用于提供对所述电阻丝进行覆盖的膜体结构(9),所述第一盖体(12)上设置有供所述膜体结构(9)引出的条状开口(12a)。
9.一种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装置的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电路连接,形成可通过电阻丝(3)的长度变化进行电阻值测量的电阻检测电路;
将所述电阻丝(3)至少部分长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待测量疲劳裂纹的两侧,通过裂纹的变化改变所述电阻丝(3)的长度;
所述电阻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电阻丝(3)的阻值变化进行疲劳裂纹的测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电阻丝(3)至少部分长度的两端进行固定前,在其所覆盖的钢桥面板范围内进行绝缘胶体的涂覆,使得所述电阻丝(3)贴附于所述钢桥面板上,并设置膜体结构(9)对绝缘胶体和所述电阻丝(3)进行覆盖,测量操作在所述绝缘胶体固化后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7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