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6196.9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马毅龙;陈小立;邵斌;孙建春;何颖;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B21D22/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周云涛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元件 热冲挤 模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以及分别固设于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且相互匹配的凸模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下模体(20),以及固设于该下模体(20)内的下模芯(21),所述凸模包括上模体(10),以及固设于上模体(10)上的上模芯(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0)的周向外侧具有厚度均匀的石墨包覆层(3),并在该石墨包覆层(3)的外表面沿其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有感应线圈(4);
所述下模体(20)内对应下模芯(21)的位置,以及上模体(10)内正对上模芯(11)的位置分别设有冷却腔室(5),各冷却腔室(5)均配置有与其连通的进口(50)和出口(51);
所述进口(50)和出口(51)分别位于冷却腔室(5)的两端,且所述冷却腔室(5)内靠近进口(50)的一端具有分流结构(6);
所述分流结构包括位于对应的模体端部内,并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分流管(60),所述分流管(60)的外侧与进口(50)贯通,内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喷嘴(61),所述喷嘴(61)伸入冷却腔室(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0)上设有贯穿石墨包覆层(3)的插孔(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20)具有均匀壁厚,所述下模芯(21)与对应冷却腔室(5)之间、上模芯(11)与对应冷却腔室(5)之间具有均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21)的两端具有挤压槽(210),中部具有主冲孔(212),所述下模体(20)上具有对称设置的脱模顶杆(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设有定位导向结构,其包括对称分布设置于下模座(2)上的导向筒(22),以及位于上模座(1)上并与所述导向筒(22)配合的导向杆(12)。
6.一种软磁合金元件的制备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热冲挤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通过线切割将板材加工成合适的样件坯料,并将模具安装在热冲压机上,开启热冲压机电源,接着将加工好的样件坯料放置于凹模内,并通过感应线圈(4)通电加热,待模具加热至合适温度之后,保温直至坯料温度与模具一致,然后通过冲压机带动驱动上模座(1)进行冲压成型;
第二步,冲压结束后,根据材料性质进行保温保压,然后再卸除压力,关闭感应线圈(4)加热电源和冲压机加热电源,通过进口(50)向冷却腔室(5)中泵入冷水;
第三步,脱模取出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样件坯料放入凹模之前,在模具与样件坯料接触的表面均匀喷涂氮化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软磁合金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板材为厚度小于或等于4mm的Fe-50%Ni,且当模具加热至800℃-850℃时需保温10s-15s直至坯料温度与模具一致;
第二步中冲压结束后保温30s-35s,第三步中取出元件后,对元件进行200℃的去应力退火,然后再进行表面抛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1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